白癜风治疗那家医院好 https://m.39.net/cm/a_n5pnjxp.html《美男猪》国画——认证艺术家赵樱桥
本文转自中国美术家网
家家户户也开始为除夕夜(大年三十,为除夕夜)高挂灯笼,忙活着最后的年前准备工作。那么除了贴对联、贴年画,我们还要准备些什么来迎接春节呢?
我们现代人的“过年”是从古代的年节逐渐演变过来,并带有了时代的特征。每逢过年家家户户要张灯结彩,放鞭炮、贴窗花、对联、相互拜访邻里街坊,这些习俗都是古代流传至今。
但可能很少人知道,过年除了贴对联、窗花、鞭炮,古人们还会专门绘制“年节画”也称“节令画”来用以迎接过年,或其他节日。古代职业画家们会专门绘此年节画用以出售,而文人画家们也会绘制此题材的作品,但他们并不用以出售,而是相互馈赠,予知音,予好友,以表情意和年节时的气氛。
“岁朝会集诸生,讲论终日。”(《后汉书·周磐传》)
“岁朝”,指一年之始,又称为“元日”,即阴历正月初一,新年的第一天,也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严格意义上的“岁朝图”便是为迎接新年第一天而作的图画。
“岁朝图”是节令画的一种。中国人历来重视节令,“四时”“八节”“十二月令”“二十四气”“七十二候”都宜入画,像正月十五的《元宵行乐图》、初春时节的《清明上河图》、四月初八的《浴佛图》、七月初七的《七夕乞巧图》、五月端午节的《午瑞图》、九月初九的《重阳赏菊图》、十二月驱鬼节的《大傩图》等等,都是与节令相关的画题。“岁朝图”是节令画之首。所谓“岁之朝”,其实包含着“三朝”——“年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在这个崭新的日子里,过去一年结束,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新生活开始了。
▲明李士达《岁朝图》年
扫尘
“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便有了,“陈陈布新”的含义。图中描绘了扫尘的场面,画中文士倚桌案坐于阁中,屋外童子正拿着扫帚清扫院落。
▲明宪宗朱见深岁朝佳兆图局部
门神
此图为明宪宗朱见深所画。图中钟馗,犀利的目光紧盯着飞来的蝙蝠,一手持如意,一手扶在小鬼的肩头;小鬼双手捧着盛有柿子和柏枝的托盘,寓意“柏柿如意”。
明代以前,悬挂钟馗像是年节时一项重要的风俗活动,用以驱鬼辟邪,所以这幅“岁朝佳兆图”可以看作是一幅祈祥祝福的宫廷年画。
▲明袁尚统《岁朝图》
放爆竹
图绘山村一隅,诸多孩童在院中敲锣、打鼓、放鞭炮,尽情嬉戏玩乐,屋内三位长者同桌对饮,观看儿童嬉耍。
▲明李士达《岁朝村庆图》
图中水村山郭,松屋柳溪,长者访友宴饮,儿童燃放鞭炮,敲锣打鼓,辞旧迎新,欢庆佳节。无论老少,身姿各异,神态生动,每个人物形象皆具动感,全无刻板之姿。画面充满岁朝繁忙、喜庆的升平景象。
▲清杨晋《岁朝图》年
拜年
此图是杨晋临摹明代画家沈周的《岁朝图》。
在作品近处的小桥上有一长者持杖前行,其后有一童仆手持卷轴跟随,远处的屋中有四人临桌而坐,桌上置有酒食,屋内的柱旁有两位侍童等候。
▲清郎世宁、丁观鹏等乾隆帝岁朝行乐图
这是由中西画家共同创作的一幅画,擅长人物肖像写实画的郎世宁画乾隆帝像,中国画家沈源、周鲲、丁观鹏等人画小童、房舍、树木。
乾隆帝继承皇位后,许多方面都承袭前朝典制,每遇汉民族历代相承的传统节日,他都要求在皇宫中举行相关的庆祝活动。
图绘乾隆皇帝与皇族子弟在庭院内点炮竹,庆贺岁朝的热闹场景。其慈祥的目光,温柔的举止,显现出他身为帝王之外,作为普通家长的一面,令画面充满无限的爱意与温情。
▲明李世倬《指画岁朝图》
本画通过童子将怀抱的花瓶,进献给手持如意的老者的情景,象征着新岁吉祥如意的开始。整幅作品全用手指沾墨绘就,别有一种苍茫古雅的趣味。
除了描绘节日场面的《岁朝图》外,皇帝与宫廷画家也多以寓意吉祥的花卉与器物入画,这即是以“岁朝清供”为题材的作品。
“清供”又称清玩,包括金石、书画、古董、盆景等玩赏之物,“岁朝清供”即是在新春之际将这些雅物摆放在案头,古代画家将这些富有寓意的物品作为描绘对象,谓之《岁朝清供图》,不过有些以《岁朝图》命名的作品也以清供之物入画,这类创作大多出自文人之手,体现了他们特有的美学精神。
▲明周之冕岁朝清供年
▲清改琦《岁朝集吉》
▲清高凤翰《岁朝图》
▲清戴熙岁朝五瑞图年
▲清虚谷清供图
清姚文瀚《岁朝欢庆图》
此图描绘过年阖家欢庆团圆的场面。男女主人端坐厅堂,孩童们则敲锣击鼓、吹笙拍板,耍玩傀儡、点燃炮竹,嬉戏于庭院中。家僕或持酒壶侍立,或端送糕果,穿梭于前厅迴廊裡。后院妇女忙碌准备年夜饭,远处阁楼上男僕合力悬挂大灯笼。庭院火盆烧著松枝、芝麻秸,室内佈置著「四季花卉」大立屏,朱几瓶插牡丹,烘托出满堂富贵吉祥的年味。
清丁观鹏《太平春市图卷》,上图请把手机横过来欣赏
此卷描绘新春农村热闹欢庆春节情景,爆竹、太平鼓、果品、鸟鱼挑摊,以及各种行业的耍猴货郎、算命、跑旱船、演傀儡戏的表演艺人。松树下文士席坐品茶閒聊,朱漆托盘内置有紫砂大壶与青花碗,盛装泉水则用绿地花卉大壶、茶铫。挑夫担子盛放糕点使用的是青花与描红龙纹碗、盘,均是乾隆时期宫廷用器,可知街上买卖艺人都是由宫中侍僕所装扮。
清冷枚《闹春图》
画中绘的是一大户家族在新春之际于庭院中欢庆的场景,人物众多,以前上方坐椅官员为主人公,僮仆妇孺、童婴围绕其间,一派欢庆喜象。孩童们在端羊盆景、玩着游戏、放着鞭炮。画家对人物神态刻画入微生动,设色也颇丰典雅。
清郎世宁、沈源、周鲲、丁观鹏等合绘《乾隆帝岁朝行乐图》
款识:“臣郎世宁、沈源、周鲲、丁观鹏合笔恭绘。”下钤“臣沈源”朱文方印、“恭画”白文方印。幅中钤乾隆皇帝“八徵耄念之宝”、“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太上皇帝之宝”鉴藏印。
这是由中西画家共同创作的一幅画,擅长人物肖像写实画的郎世宁画乾隆帝像,中国画家沈源、周鲲、丁观鹏等人画小童、房舍、树木。这件中西方绘画艺术在皇权之下有机交融的成功之作,不仅渲染出了皇家岁朝喜庆祥和的热烈气氛,同时展示出了乾隆帝与诸皇子间融融的亲情。
宋苏汉臣五瑞图
节令画的产生有悠久的历史。晋·王嘉《拾遗记》:“尧时有抵支之国,献重明之鸟,一名重精,……状如鸡……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国人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则悠魅丑类自然退伏。今人每岁元日,图画为鸡于腕上,盖重精之遗像也。”南朝梁·宗擦《荆楚岁时记》亦有“正月一献是三元之日也,贴画鸡户上,一百鬼畏之”的记载。可知,最迟在魏晋之际,中国已有节令画出现。
清郎世宁《雍正十二月令圆明园行乐图之正月观灯》
清唐岱丁观鹏《十二月令图轴之正月观灯》
农历一月也叫正月,吴自牧在《梦梁录·正月》中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唐人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诗中描述:“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又称端月,那是秦朝为避始皇之忌讳,正与嬴政的“政”谐音,故而把正月改为端月。《后汉书·冯衍传》中说:“开岁发春兮,百卉含英。”这里的“开岁”也是指农历一月。
清徐扬《万事如意》:
明宪宗朱见深岁朝佳兆图局部
明宪宗朱见深岁朝佳兆图
到了明清时期出现了另一种以人物为主表现“岁朝图”的绘画。擅画的明宪宗朱见深曾亲笔画过一幅《岁朝佳兆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硬朗的笔法像是从南宋李唐的大斧劈皴的笔墨变之。图中钟馗身旁画一小鬼,手捧托盘,盘中盛着柏条和柿子。题跋为:“柏柿如意。一脉春回暖气随,风云万里值明时。画图今日来佳兆,如意年年百事宜。”大约从明初开始,钟馗等民间传说中的神逐渐代替了之前单纯的以写实人物为主的肖像画,人物绘画也开始逐渐转向趣味性,并以特定的神明代表特定的节日或用途。
你可能会喜欢这些艺术圈里有意思的事~
给丈夫戴绿帽,亲眼见证画作挂进卢浮宫,这位时尚先锋不输香奈儿
哪来的神仙外卖小哥无所不能,网友:我要跨省叫外卖!
你不要的他都要,还让这些垃圾变成价值3万美金的艺术品?!
35届春晚经典回顾!从到,原来你已经陪我走过那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