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30823/t3ceu27.html君子不救,是齐静春教导陈平安的一个道理。可是,齐静春自己却为了小镇百姓挺身而出、身死道消。
如此一来,齐先生嘴上说,君子不救,自己却明知必死而为之。在救与不救之间,我们该如何选择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在《剑来》里,“君子不救”的出处:
齐静春和陈平安一起走到了铁锁井旁边,齐静春问道:“若有陌生人掉进水井,你若救人,就会死,你救不救?”陈平安想了想,反问道:“我想知道,真的救得了那个人吗?”齐静春没有回答少年的问题,只是笑道:“记住,君子不救。”少年愣了愣,疑惑道:“君子?”齐静春犹豫了一下,蹲下身,先帮草鞋少年正了正衣襟,然后用手帮他擦去血迹,柔声道:“遇见不幸事,先有恻隐心,但是君子并不是迂腐人,他可以去井边救人,但绝对不会让自己身陷死地。”
从齐静春假设的这个场景看,齐静春说君子不救的时候,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君子有恻隐之心。如果一个人连起码的恻隐之心都没有,对别人的苦难,永远是漠不关心的样子,那么,他就不能用这句话来当挡箭牌。
另外一个情况是,自己救人会死,所以,君子不救。也就是说,遇见不幸事,先有恻隐心。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如果救人自己会身死,那么,在自己的生命和别人的生命之间,先要确保自己能够活下去。
也就说,自己见到别人遭受苦难,有心救助,救助需要付出的代价不大时,自然应该伸手援助;但是,如果救助他人需要自己付出的代价太大,大到了需要付出自己生命时,就可以不救了。当此之时,也无需愧疚,毕竟人必须先爱自己,然后才能爱别人。
看懂了齐静春所说的这个具体场景之后,我们再来看一看,齐静春自己后来的所作所为。
大家都知道,齐静春死了。他是为了救下几千户普普通通的小镇居民而身死道消。不是说好的,君子不救吗?为什么齐静春又会宁肯身死也要救人呢?
齐静春求仁得仁,死得其所。齐静春的死,绝不可以简单地看作是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齐静春当然是舍己为人,当然道德高尚,可是,齐静春的死,远远不止于此。
齐静春当时的处境极为艰难,就算是不死,走出骊珠洞天,立即就会被各方势力排挤,很有可能立即就是身死道消的惨淡光景。因为天下之大,容不下这个很有可能立教称祖的齐静春,天下修士容不下这个很有可能会达到十四境、十五境的未来强敌。于是,各方势力一定会纷纷出手杀死齐静春。也就是说,齐静春救与不救,都有可能身死道消。
既然横竖都是死,那么,干脆选择死得其所吧!
齐静春为救小镇百姓而死,是死于大义,而不是因为美德而死。齐静春的死,会让他和崔巉的很多谋划不被各方势力发现,为以后宝瓶洲硬抗蛮荒天下,扭转乾坤做了充足的准备;也保留下很多有才能的人才,像陈平安、李怀、李宝瓶等文圣一脉的天之骄子,得以有了更长的成长机会。
所以说,齐静春为了救小镇百姓而死,并不是简单的舍己为人的道德使然,而是齐静春为了自己内心坚守的道义,或者说信仰而死。
君子不救,主要是告诫人们,不必被道德绑架。遇到危险的时候,即使是道德高尚的君子,也应该先保住自己不死,然后,再来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还记得那个为了救下丹顶鹤而死亡的环保烈士徐秀娟吗?
其实,按照齐静春所说这个标准,徐秀娟为了救下丹顶鹤而身死,舍己为人,道德高尚,这是无可争议地,这也是值得敬佩和传颂的。但是,我们绝不可以用这个标准去要求任何一个人。这样难免就把道德拔得太高了。
因为我们爱别人,首先要学会爱自己,让我们舍弃自己,去爱毫不相识的别人,这就有些强人所难了。这就是道德绑架。
也就是说,我们对于大众,对于任何一个人的要求,都应该是在保证自己安全的情况下,做力所能及的,能够给予他人帮助的事情。
而对于那些职责所在、使命使然的人,他们自己冲进去救人,是工作责任,更是需要这种崇高的使命感。
比如,火灾现场的消防人员,他们是经过训练的,本身存活下来的几率较大,另外这也是他们的人生使命之一。
就拿我来说吧,我是个财务人员,如果说,我们公司是个洗钱组织,我作为一个财务人员,谨守职业道德是我的使命,我在尽可能地保护好自己的情况下,配合公安机关查处犯罪分子,就既是我的职责使命,也是我的道德要求。而我如果装作不知道,继续帮助他们洗钱、犯罪,那么,我就是共犯,将来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也就是说,君子可以死道义,但是,不能只是死道德。可以为了心中的道义、理想、使命而死,但是,不能因为道德绑架而死。
很喜欢《剑来》这部书,书中的很多小道理,对我启发很大!不知不觉沉浸其中,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