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可以治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参,毫无疑问是大补之物。尤其如今进入深秋,许多市民都喜欢用参类做药膳进补。但参家族成员众多,有人参、*参、沙参(南、北)、西洋参等等。虽然都是参,但它们的特色及药效区别可大着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参”的不同功效
01人参
在我国素有“百草之王”之称,由于功效显著,是“补气之圣药,活人之灵苗”,一直以来深受人们喜爱。从田里收获的鲜人参含有70%-80%的水分,因此也被称为“水参”。
野生者为“山参”,山参经晒干,称“生晒山参”,无温燥之性,大补元气,为参中之上品,但资源少,价值昂贵。
栽培者为“园参”,园参经晒干或烘干,称“生晒参”,其性较平和,不温不燥,既可补气,又可生津,适用于扶正祛邪,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园参蒸制后,干燥,称“红参”。红参具有温补的作用,补气中带有刚健温燥之性,长于振奋阳气,适用于急救回阳。
02西洋参
“西洋参性寒,有补气养阴、清火生津之功能,适用于气阴虚而有火之症,多用于肺热燥咳、气短懒言、四肢倦怠、烦躁易怒、热病后伤阴津液亏损等。天热很多人不敢吃人参,那吃西洋参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西洋参补气之力不及人参,其独特之处在于不热不燥,凡不适合人参治疗和温补的人,均可试用西洋参;但畏寒、肢冷、腹泻、脾胃虚寒等阳虚体质者则不宜用。
03*参
*参性味甘、平,具有补中、益气、生津、养血、健脾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久泻等症。但是,实证、热证忌服。
“*参和人参功效虽同,程度有别。两者一同用,可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唐梁表示。
04太子参
煮汤常用到的太子参,其体润性和、补气生津,对脾虚食少、倦怠乏力、心悸自汗、肺虚咳嗽、津亏口渴等症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太子参补气生津作用的效力比人参、*参、西洋参都弱,但药性十分平稳,且副作用比上述参种小得多,适合那些体虚又受不住滋养药物大补的人。如脾胃虚弱的人初次进补,用太子参比较放心;而那些虚证患者,夏季大补容易“上火”,则不妨用太子参清补扶正;气阴不足而又血压偏高的人,食用太子参不仅可改善症状,且无服食人参后血压升高的危险;青壮年、儿童也可服用太子参,无引发早熟之嫌。
05沙参
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热病津伤口渴;南沙参养阴清肺,化痰益气,用于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干咳痰黏、气阴不足、烦热口干的情况。北沙参和南沙参相比,滋阴方面北沙参略强于南沙参,而南沙参补气祛痰的作用更胜一筹。
◆◆◆
“参”与“参”的比较
*参人参VS
*参性味甘平,作用缓和,药力薄弱,古方用以主治轻症和慢性疾患者,而急症、重症仍以人参为宜。*参不具有人参益气救脱之功,凡元气虚脱之证,应以人参急救虚脱,不能以*参代替。此外,人参长于益气助阳,安神增智,而*参兼有补血之功。
沙参人参VS
沙参可作为人参的代用品入药,“肺寒者用人参,肺热者用沙参代之,取其味甘也”。沙参味甘微苦,微苦补阴,甘则补阳,故可取沙参代人参。
沙参的补与人参的补不同。沙参性寒,补五脏之阴,以补益阴津为主,适合怕热、烦躁、口燥咽干、小便*、大便干结、形体消瘦等虚热体质之人,属于清补的范畴。
人参性温,补五脏之阳,以补益气为主,适合怕冷、疲倦懒言、动则汗出、口淡、小便清长等虚寒体质之人,属于温补的范畴。
有些人长期肺气亏虚,容易感冒,使用人参、*参等补益后容易上火,这些人就可以用沙参代替进补。
西洋参人参VS
西洋参形似人参,但效有异。人参药性温热,适用于倦怠乏力、怕冷、手脚发凉等气阳两虚证患者,而西洋参药性寒凉,具有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的功效,适用于倦怠乏力、气阴不足、阴虚有热的气阴两虚证患者。中阳虚弱、胃有寒湿或体质虚寒者忌用。
近代名医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指出:“西洋参,性凉而补,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补者,皆可以此代之”。
西洋参与人参都能补气,但人参温,西洋参凉,故不适合用人参进补的人,也可以使用西洋参。
太子参人参VS
太子参功似人参而力薄,能补脾肺之气,兼能养阴生津,其性略偏寒凉,属补气药中的清补之品。宜用于热病之后,气阴两亏,倦怠自汗,饮食减少,口干少津,而不宜温补者。因其作用平和,多入复方作病后调补之药。
与大补元气的人参相比,太子参虽药力不及,但具有补而不燥的特点。如:
(1)脾胃虚弱之人初用补剂,服用人参恐药力过猛,改用太子参则大可放心;
(2)虚证患者夏季服用补药,恐天气炎热夹杂药力引动内火,而太子参清补扶正,则不会有此弊害;
(3)气阴不足而又血压偏高之人使用太子参可改善症状,且不会引起血压升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