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红*战士们英勇无畏,克服了里的长征,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都是在长征期间留下的英雄事迹,但是在这期间也发生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22名战士飞夺泸定桥之后就销声匿迹了,一直到40年之后,他们的线索才出现在河北,泸定桥在四川,为什么他们的线索会出现在河北呢?
年5月下旬,长征途中红*的先遣部队抵达大渡河,然而大渡河的所有船只能用的仅有三艘,红*有2万多人,简直是杯水车薪,更何况后方的国*追兵只有短短几天的路程。
老蒋在得知我*无法渡河的消息之后,高兴得手舞足蹈,还兴奋地说,红*看来也要像石达开一样命丧大渡河了。
当年石达开带领的太平天国*队,节节败退到大渡河,最终因为无法渡河,3万太平*被歼灭。
这个时候,伟人下令,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跨越泸定桥。
红四团克服重重困难,昼夜兼行华里山路,于5月29日早晨,来到了泸定桥,泸定桥建造于康熙年间,整个桥身由13根铁索组成,其中4根是桥的护栏,9根为桥面。
丧心病狂的国*为了将我*困住,将铁锁上的木板取走了,光秃秃的铁索桥上,散发着阵阵寒意,桥下面就是水流湍急的大渡河,一旦掉下去,水性再好的人也凶多吉少。
桥对面的国*也已经做好了准备,在桥头架起了十几架机枪,本身过桥就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现在对岸还有埋伏,神仙下凡都不一定能过去,再加上国*还在疯狂叫嚣你们有本事就飞过来。
这时,红四团一营二连的连长站了出来,决定召集22名战士,组建成一支敢死队,为我*大部队打通道路。他们的任务就是爬上铁索,为部队一节一节地铺上木板,后面的士兵负责火力压制敌*,掩护在铁索上的战士们。
22名战士爬上铁索桥之后才知道,事情根本没有那么简单,要想在光秃秃的铁索上前行,真的是异常艰难,铁锁还在不断晃动,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敌*的火力还在不间断地扫射。
首长一声令下,红*的炮火全部都倾泻在了对岸敌*的阵地上,敌*也进行反击,双方的炮弹在泸定桥上飞梭,战士们不断向前攀爬,后排的战士在后面快速铺木板。
国*已经发现了桥上的22名战士,对我*战士进行了猛烈的打击,甚至还在铁索链上面倒了汽油,放了一把火,铁索上的火迅速蔓延。
离火最近的22名战士还是无畏地前进,快要攻破桥头了,最前面的一名战士身先士卒,朝着大火就冲了进去。
在这个过程中,四名战士不幸被敌*的炮火击中,永远都留在了大渡河中,剩下的18名成功闯了过去,负责掩护他们的红*战士们也紧紧的跟随着,这场战役一共持续了三个多小时,驻守在桥头敌*被我*消灭了将近一半,剩余的敌人四下逃窜,我*的先锋部队很快就控制住了泸定桥。
伟人看着大渡河汹涌湍急的河水,感慨万分地说:当年石达开没有走完的路,现在被我们走出来了,太平*没有完成的事,被我们红*完成了。紧接着他又提议,应该在这里为22名战士立一块碑,以作纪念。
新中国成立之后,*府特意在泸定桥立了一块碑,用来纪念为红*身先士卒的22名勇士,也告诉人民要永远铭记这段历史。
泸定桥战役的规模并不算大,但是如果战士们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泸定桥攻克下来的话,国*一定会将桥全部炸毁,我*的战士就会陷入非常危险的境地。
在战争取得胜利之后,我*特意为泸定桥上的英雄们举行了一次颁奖大会,为表示对红四团的最高认可,特意颁发了一面锦旗。
虽然这次战争的意义重大,但是因为当时事态很紧急,所以并没有详细地记录这些战士们的名字,剩下的那18个人,在后来的战役中,他们也时常冲在战斗的前线中,但是最后却没有了下落,那么他们究竟去了哪里呢?
后来红*安定下来之后,上级领导也想找到当年那些敢死队中的幸存者,想让他们的名字永远流传下去。
抗日战争爆发了,这事也就暂时搁浅了。
新中国成立之后,飞夺泸定桥的英雄事迹越来越被民众熟知。
年,王永模在泸定县负责宣传工作,他重新踏上了泸定桥,心中不免地一阵感慨,当即决定,一定要找到深藏功与名的勇士。在后来将近40多年的时间里,他几乎走遍了大江南北,终于在河北发现了一点线索,这时候已经是了。
王永模来到江西革命纪念馆,看见了红四团二连副班长刘梓华的名字,档案中清晰地记载了他就是长征中飞夺泸定桥战役中的英雄,资料来自河北省廊坊*分区。
王永模立刻就到了廊坊*分区,经过一些老同志的回忆,确认了刘梓华确定曾经参与过泸定桥战役,刘梓华身经百战,屡建奇功,伤痕累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他患上了肝癌,最终病医院。
在河北调查期间,王永模还专门去拜访了刘梓华的儿女,并且还找到了刘梓华的随*日记,里面详细地记载了飞夺泸定桥的细节。
找到了第一位英雄之后,王永模还拜访了罗华生将*,因为他当时在*中担任的是红四团的*总支书记。当时敢死队在组建的时候,为了能鼓舞人心,敢死队要先从干部中选拔,其中二连连长廖大珠就担任了敢死队的队长,一些优秀的红*干部也纷纷带头加入。当时距离泸定桥战役已经过去了太长时间,这些英雄们的名字早就已经被遗忘了。
后来在和当时红四团*委杨成武的交谈中,他获得了一个新的线索,那就是云贵川。
在杨成武的记忆中,云贵川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苗族男孩,这个名字并不是他的本名,是队伍中大家给他起的外号,因为他没有名字。从记事开始,云贵川就跟着父亲进入大山中采药,所以在攀岩这方面,他天生就比别人要灵敏,也正是因为这个特点,所以才被红*选出来当突击队员。不幸的是,在后来的一次战役中,云贵川光荣牺牲。
根据当时一些战士们的回忆,云贵川跟随大部队走到腊子口的时候,发生了腊子口战役,他用一根竹竿就轻而易举地爬上了悬崖峭壁。上去之后,他往下面扔了一根绳子,紧接着在下面的战士们沿着绳子爬了上去,也躲过了敌*的猛烈攻击。云贵川对于特殊地形的了解能力,在当时的红*中都是赫赫有名的。
后来,在王永模的不断搜寻下,又一名泸定桥勇士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中,他就是李友林。在经过反复的考证之后,确定了李友林就是22名战士其中之一。
在后期的不断搜寻下,12名勇士的名字也相继问世,廖大珠,红一*团2师4团1营2连连长、突击队长,王海云,2连*治指导员,李友林,2连*支部书记,刘金山,3连*支部书记、突击指导员,刘梓华,2连副班长,赵长发,2连特等机枪手,杨田铭,2连共产*员、战士,云贵川,2连战士。
魏小三、刘大贵、王洪山、李富仁在飞夺泸定桥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王海云和廖大珠,年牺牲在了陕北的战场上,刘金山在年在苏州病逝,云贵川具体的牺牲时间不详,刘梓华在年在北京病逝,李友林也在年在北京病逝,杨田铭在年逝世于上海。
王永模也一直在寻找其他人,他曾经说过,只要他们还活在世上,寻找就永远不会停止。
但是遗憾的是,直到现在还是有十名勇士没有下落,相信在未来祖国和人民的不断努力下,一定能够找到他们,他们的名字应该永远流传在历史的长河中。
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无数革命烈士英勇无畏,抛头颅洒热血,把自己肆意飞扬的青春全部都用在了战场上,他们应该永垂青史,让我们一起致敬革命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