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涉及的武昌老地名:首义路、中和门正街、过街楼、分水岭、黄土坡、武珞路、千家街)
本文简介:今年是辛亥武昌首义爆发周年,武昌首义的过程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整个过程中发生了一连串的意外事件:原定最高领导者黄兴、宋教仁没有到位;文学社、共进会中策划、组织武装起义的领导人蒋翊武、孙武、刘公、彭、刘、杨有的受伤、有的逃亡、有的被杀,连起义军总指挥都被一锅端了;起义时间一变再变,最后由一个班长带领一群士兵发动了起义,并且取得了成功。武昌首义就是一部从一连串偶然事件中最终走向胜利的、惊心动魄的历史大片。
首义路位于武昌蛇山中段之南,北起武珞路,南至起义门,中段与张之洞路相交;长约1.7公里,原南窄北宽,南段宽约5米,北段宽15米。该路旧时分为四段:南段从起义门至今中国轻工业武汉设计工程公司叫“中和门街”。由此往前到今湖北省总工会这一段叫“过街楼”,因在这段路上有一跨街楼房而得名。在首义路与张之洞路相交处,名“分水岭”。从张之洞路到武珞路这一段叫“黄土坡”。年,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武汉市政府把这四段路统一改为“首义路”。后,武汉市政府将首义路拉直,拓宽为30米宽的双向4车道马路。
晚清时,首义路是湖北新军集中的驻地:黄土坡东,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一带,原为清军左旗驻地,后新军步队十六协步队41标驻扎在此。清朝新军编制中,“协”,相当于一个旅,有官兵约六千人。原湖北省民政厅处,原是清军陆军特别小学堂,张之洞练新军时采取轮训的方式,把基层士兵中的优秀者,白天送到学堂学习,晚上再回军营,以提高基层士兵的文化素质。辛亥首义前改为陆军测绘学堂和讲武堂。在过街楼西面,今湖北省总工会大院内,驻扎着湖北新军第八镇工程第八营。工程第八营的对面、过街楼的东边,原是清军右旗驻地,后驻扎着新军步队十五协。在中和门正街以东,今七一九所南边,是清军楚望台军械库,是当时远东最大的军械库。中和门内紧挨着军械库南面的梅亭山上,驻扎着陆军警察队。
在首义路与张之洞路交会处、今湖北省总工会大院内,是清末湖北陆军第八镇工程第八营驻地旧址,武昌辛亥首义推翻清王朝统制的“第一枪”就是在工程八营打响的。
其实,辛亥年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武昌首义并不为先,前有年4月的“黄花岗起义”、年9月初的四川“保路运动”,只不过武昌首义取得胜利,并最终导致了清王朝的覆灭。但是武昌首义却是一场由一连串偶然事件串联而成、最终走向胜利的武装起义。
年9月14日,在同盟会的推动下,文学社和共进会共同决定组建统一的武装起义领导机关,总部设在武昌小朝街85号,并由请黄兴、宋教仁或谭人凤来到武昌领导、指挥起义大事。9月24号,起义总部召开联席会议,决定10月6日中秋节那天与湖南革命党同时举行起义,口号是“八月十五杀鞑子”,“鞑子”,是当时对满清的蔑称。会议决定起义总指挥为蒋翊武、参谋长为孙武,总理为刘公。那知当天晚上发生了一起偶然事件——“南湖炮队事件:武昌新军南湖炮队的士兵因个人原因(有人说是士兵违纪饮酒)与炮队长官发生冲突,长官打不赢,就回去集合一批军士到炮队出气,哪知那两个士兵却搬出大炮要炮轰长官。这件偶然事件导致的后果是湖广总督瑞澄把闹事官兵兵开除了军籍,为防止发生兵变,又命令部队换防,并把所有士兵的子弹全部收缴回军械库。见此,起义指挥部更加加紧了起义的准备工作。
就在离起义时间不到两个星期的9月24日,湖南革命党人焦达峰写信告诉武昌起义指挥部,由于湖南起义准备工作不足,要求把起义时间推迟10天,也就是推迟到年的10月16日。但是就是在此约定时间的前七天,又发生了一件偶然事件:“汉口俄租界爆炸案”。
汉口宝善里14号(今汉口南兰陵街楚善里28号)
年10月9日,孙武在他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今汉口兰陵路楚善里28号)的楼房中制作炸弹,准备在起义时把炸弹从从“总督衙门”后围墙对面的“武昌帽店”楼上甩进去,炸湖广总督瑞澂的卧室。可是在制作炸弹的过程中因操作失误,“轰隆”一声炸弹爆炸,把孙武炸伤。另有资料说炸弹爆炸的原因是刘公的弟弟刘同当时到孙武哪里去玩,看到孙武在制作炸弹很是好奇,于是叼着香烟站在旁边观看,一根烟抽完,刘同把旁边的一个装炸药的铁桶当成了烟灰缸,把烟头扔了进去,引起炸药爆炸。刘同看到孙武被炸得全身焦黑吓得转身就跑出门外,而在楼下的同志则赶紧把被炸得面目全非的医院抢救。身为武装起义参谋长的孙武因此没能参加第二天的武昌首义。孙武与孙文一字之差,许多人都以为他是孙中山的弟弟,其实不是。但孙武也不解释,顶着孙中山弟弟的名头办事有时也方便。
湖北共进会旧址汉口宝善里14号
俄租界的巡捕房听闻爆炸声,马上包围了孙武的住宅,人没有抓到但是搜出了部分革命党人的花名册,还有起义的文告、旗帜等,立马移交给湖广总督府。总督瑞澄先是大惊失色,继而大喜过望,马上命令关闭城门按名册搜捕革命党。与此同时,在武昌小朝街85号起义军指挥部,蒋翊武正与刘复基、彭楚藩等人商讨一周后起义的诸多事项。这时有人前来报告汉口宝善里爆炸事故,孙武受伤住院,其余人员下落不明,革命党名册被搜去,形势万分危急。如何应对,大家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刘复基坚决主张将起义时间提前到当晚,他说:“与其坐而被捕,不如及时举义,成败利钝,非所计也。”经过讨论,众人一致决议于10月9日日晚上12时以城外南湖炮队炮声为号,城内、城外同时发动起义。蒋翊武当即让刘复基草拟起义通知,令人抄写若干份,派人分头向各标营党代表及各机关传递。武昌首义就这样仓促提前发动。起义命令下达后蒋翊武、刘复基、彭楚藩等人就守候在指挥部听取各路汇报,指挥、协调相关事宜。期间刘复基考虑到指挥部是清政府重点搜捕对象,力劝其他同志离开暂避,自己留守应对,他说:“革命者虽然不怕牺牲,但可以避免的危险应当尽力避免,何必让敌人一网打尽了呢?可是不幸被他言中,晚上10时许,根据叛徒提供的线索,瑞澄派军警宪兵包围了小朝街85号,除蒋翊武逃脱外,刘复基、彭楚藩等人尽皆被捕,离起义只有两个小时,起义军指挥部却被清政府一锅端了。到了晚上12点,由于提前起义的命令没有及时送到到城外南湖炮队,计划中的城外炮声没有响起,城内的起义新军不敢轻举妄动,当晚起义流产,这是武昌首义的第三个偶然事件。
瑞澄抓到起义军指挥部负责人后连夜抓紧审讯,由于彭、刘、杨等人宁死不屈,10月10日清晨被官府杀害。此时愚蠢的瑞澄采取“明紧暗松”的办法:镇压首领,安抚小兵。他下令关闭城门,任何人不许进出;在军营贴出告示,新军官兵一律不许出兵营,违者严惩;按名册抓捕革命党,一旦抓到立即处斩。实际上按名册抓人并没有认真执行,瑞澄以为只要将为首的统统抓起来杀掉,对基层士兵威吓安抚,就没有什么事了,毕竟普通士兵当兵吃粮,有多少人愿意干掉脑袋的事。可是他没有料到,这一来,武昌城内谣言四起,新军士兵人人自危,结果就是一群小兵最终发动了武昌首义。
武昌首义工程八营发难纪念碑
10月10日清晨,位于紫阳湖东边的湖北新军工程八营革命党总代表熊秉坤利用早饭机会,集合营中党代表,鼓动大家:“吾辈名册已被搜去,反亦死,不反亦死。与其坐以待毙,何若造反而死,死得其所也”。他们商议决定,下午三点晚操时首先发难。并联络军械库执勤的革命党人罗炳顺、马荣到时接应,同时联络城外南湖炮队,以枪声为号,炮队进城。不料午后,军中值日官宣布晚操停止。熊秉坤当即改变计划告诉大家,晚七时发动起义。傍晚,八营二排五棚正目(班长)金兆龙正在宿舍做起义前的准备。因为前一天瑞澄怕新军造反,将士兵们的子弹全部收缴入库,此时大家都是有枪无弹。一直到准备起义的当天,熊秉坤他们才拿到两盒子弹。正当大家把分发到手的子弹压进枪堂时,二排长陶启胜带两名护兵查房,发现金兆龙枪中有实弹,便喝斥道:“你们要造反吗?”金兆龙厉声答道:“造反就造反”。混乱中,在一旁的程定国(程正瀛)不知是枪走火还是有意而为,一枪击中陶启胜腰部,陶带伤逃跑后死于家中。起义时间一变再变,后在混乱中走火开枪,只能马上举兵,这是武昌首义的第四个偶然事件。
武昌首义第一人熊秉坤,湖北江夏人时任工程八营共进会总代表(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熊秉坤听到枪声,马上下楼吹哨笛集合队伍,对空鸣枪三声,带领四、五十士兵,直奔楚望台军械库。军械库守卫听到枪声,立即占领军械库,打开库门,分发枪弹给起义军。金兆龙则带领部分士兵赶到中和门,准备出城迎接南湖炮队。不料城门紧锁,金兆龙心急如焚,双手用力一扳,竟把一尺多长、3斤重的铁锁拉开,把南湖炮队迎进城来。此时,陆续赶到楚望台军械库的革命军约有三百多人。熊秉坤以革命党总代表的身份宣布:本军称“湖北革命军”,今夜作战以武昌独立为原则,以楚王台为大本营,以攻占总督府为最大目标,起义口号“同心协力”。熊秉坤满眼一看,自己带来的人没有一个中、高级军官,缺乏号召力和指挥力,于是建议推举当时在楚望台军械库值更的吴兆麟担任起义总指挥。
武昌首义总指挥吴兆麟(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吴兆麟是湖北鄂城葛店人。十六岁到武昌新军工程营当兵,年加入日知会、次年考入参谋学堂,毕业后任第八镇工程营左队队官。武昌首义之夜,他正在楚望台军械库值班。他不是文学社、共进会成员,但它一直同情革命党,平时对下属很好,颇得军心。大家公推他做起义军总指挥,他也不推辞,但提出要求:要坚决服从命令,不服从命令、临阵脱逃者格杀勿论。不得滥杀无辜,欺压市民。吴兆麟下令迅速集合各路起义队伍二千余人,下令将全城电话线全部割断,以防总督调兵镇压起义;将起义军兵分三路,围攻总督府,命令炮队在楚望台和蛇山构筑阵地炮轰总督府。其余士兵占领各城门及其他军事要地,力争在天亮时占领武昌城。经过一夜战斗,湖广总督瑞澂在总督府后院掏了一个大洞,带领亲兵和家眷从洞中逃出,从文昌门登上楚豫兵舰逃走。到10月11日凌晨起义军攻克总督府,占领武昌城,武昌首义取得胜利。吴兆麟后来官至民国陆军中将,武汉被日寇占领是坚决不为日本人做事,年病逝后被追授陆军上将。熊秉坤在湖北军政府成立后任民军第五协统领(相当于旅长),后在黄埔军校结识周恩来,年代任民国湖北省政府委员,武昌市市长。后长期挂名南京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解放战争期间通电反对蒋介石独裁,推进和平运动。解放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湖北政协常委、中南军政委员会参事室参事,年5月31日逝世于武昌,在周恩来总理直接安排下,安葬在九峰烈士陵园。
武昌首义成功,工程八营的第一枪功不可没,年10月10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在工程八营旧址(今湖北省总工会院内)建立纪念碑。碑高4米余,麻石砌成。上立步枪雕塑,正面刻“辛亥武昌起义工程营发难处”,两侧为九角十八星旗,阴刻碑文记述工程营发难经过。而首义路也随着武昌首义的历史功绩而载入史册。
辛亥武昌首义发难处纪念亭(今湖北省总工会院内)
辛亥武昌首义的过程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整个过程中发生了一连串的意外事件:原定最高领导者黄兴、宋教仁没有到位;文学社、共进会中策划、组织武装起义的领导人蒋翊武、孙武、刘公、彭、刘、杨有的受伤、有的逃亡、有的被杀,连起义军总指挥都被一锅端了;起义时间一变再变,最后由一个班长带领一群士兵发动了起义,并且取得了成功。武昌首义就是一部从一连串偶然事件中最终走向胜利的、惊心动魄的鲜活的历史战争大片。可惜后人拍了不少反应武昌首义的影视大片,却没有一部能超越它。
武昌首义50年后的历史性会见:右一,熊秉坤,武昌首义推翻满清武昌第一人;中,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左一,鹿仲麟,年11月,带领军警将溥仪驱逐出宫,废为平民。(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参阅资料:
《辛亥革命前革命党制造爆炸伤及自身》凤凰节目·腾飞中国
《清政府应对武昌起义的五大失误》个人图书馆·春花秋月
《辛亥革命:到底谁打响了武昌首义的第一枪》个人图书馆·哈哈狮的信箱
作者简介
刘翔,祖居武昌大堤口,年4月生于武昌宜孝巷。三岁上候补街郎家巷幼儿园,七岁进候补街小学,13岁分配到粮道街武汉市第33中学上初中。年留校任教师,年任文华中学校长。年调三道街武昌区教委任副主任。年调司门口武昌区人民政府任办公室副主任。年在中山路被选为武昌区政协副主席。年退休住积玉桥。年主编《武昌老地名·街巷地名篇》、《武昌老地名·人文地名篇》。一个生在武昌,学在武昌,工作在武昌,退休养老在武昌的老武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