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东汉王朝日薄西山之后,群雄逐鹿,中原纷乱。三国英雄竞相登场,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司马氏建立的晋朝得到了幸运女神的垂青,建立了继秦汉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司马炎篡魏自立之后,南下讨伐东吴,也就有了后来“千寻铁锁沉江底面,一片降幡出石头。”
但日夜笙歌的幻景终不长久,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就像连夜的雨水疯狂敲击着这已经破烂不堪的破漏宫阙。历史已然可以预见,曾经东吴的命运,也一样地降临在了这个王朝的上。公元三百一十三年,晋愍帝放弃旧都,迁都长安。
公元三百一十六年,西晋为匈奴人所亡。公元三百一十七年,衣冠南渡,司马睿在东吴的都城建业,延续了晋的命脉,建立了东晋。自先秦以来,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摩擦就一直存在。于内修筑长城,移民实边,组织屯垦以拱卫中原腹地。于外或采取和亲政策,以图缓兵;或纵马驰骋,武力征服。
但风水轮流转,自汉武帝刘彻与帝国双璧的时代过去后,中原的农耕民族在这场博弈中又渐渐地占了下风。直至东汉末年,宦官弄权,群雄蜂起,逐鹿天下。董卓乱京之后,烧杀抢掠,自行废立,更是再一次将东汉这个摇摇欲坠的王朝推入深渊,这也昭示了未来长达数百年的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之间的角逐。
西晋的退让给北方的游牧民族腾出了地方,此后游牧民族的龙盘虎踞已经不可避免。南方的东晋占据着长江天险,尚可缓缓图之,而北方则进入了一个相对混乱的时代,五胡十六国的时期到来了。
“五胡”为匈奴、鲜卑、羯(匈奴分支)、羌和氐。匈奴由来已久,自秦始皇起就与中原的游牧民族纠葛颇深,鲜卑起源于东北,在日后西魏北周及隋唐时期,一步步融入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羯是匈奴分支,不必多言。羌与氐则多在现今川藏地区。当然除此之外,汉族与高句丽族、丁零族的民众也建立了一些王朝。
十六国分别是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南燕、北燕、胡夏。由此可见,这段时间之内,北方可以说是战乱不停,纷争不止。也是因此,北方的生产力被破坏,经济中心也逐渐南移,南方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而北方在这段历史中则稍显暗淡。
羯族石勒建立的后赵在纷乱之中异军突起,先后吞并了王弥、曹嶷所占的土地后,又在对段氏鲜卑的作战中连胜连捷,雄踞关东以观天下之衅。公元三百三十年,石勒消灭汉赵,正式称帝,基本一统中原。后来他又推行“胡汉分治”,使北方有了短暂的繁荣。然而继任者石虎暴虐成性,严刑酷法,迫使众多百姓南迁,颓势难掩,最终淡出了历史的舞台。
成汉据有昔日汉高祖起家之地,同样也是蜀汉昭烈帝刘备的战略核心,四川盆地,治理颇有成效,也引得众人归服,是南方较为稳定的政权之一。五胡之一的鲜卑族中的慕容氏逐渐强大,劝课农桑,恢复生产。由“前燕”二字的国名也可想见,这是一只由东北而来的族群。目下虽然值得称道的不少,但确实乱世中最后的赢家。
冉魏的“迁胡令”无疑类似项羽让刘邦入川。符洪符坚两代人的开拓让前秦帝国成为了乱世中最亮眼的一抹色彩。东晋大将桓温的北伐失败,连续的开疆拓土让前秦有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势。然淝水之战一站定鼎,东晋扭败为胜,前秦则渐渐走向了历史的终点。
结语:北方的游牧民族也争相复国,又掀起了一阵腥风血雨。慕容氏建立了西燕和后燕。前秦的吕光割据凉州,建立后凉。后秦、西秦与北魏也相继建立,共同参与到这场角逐之中。
北魏从兼并后燕开始,到吞灭北凉、大夏,一路蚕食鲸吞,终于成功地统一了纷争不断的北方。南方的东晋王朝也是时日将近,最终被刘裕建立的刘宋取代,成为浩瀚历史中的一页。自此,五胡十六国宣告结束,南方与北方也都进入了相对安定的时期,南北朝的历史画卷正式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