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得此良辰,今宵明月逐人来。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过后第一个重要节日。元宵节,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在我国,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等习俗,所以又称灯节。元宵节是中国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吃汤圆、赏月、赏灯、猜灯谜,还有舞狮舞龙、祭门祭户等众多祭祀及娱乐活动。
为了更好的防控今年春节时期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我们不能上街玩乐,与朋友聚会,使得今年的年味淡了许多。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寻找快乐。今天,古典君就和朋友们分享一些描述元宵节的古诗,并一起猜灯谜,过一个诗意满满的元宵节。同时,祝您阖家幸福,平安团圆!也祝全国人民团团圆圆,平平安安!——皛玊题记
《正月十五夜》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古典君:在我国,灯笼又称灯彩。西汉时期,每年元宵节前后,人们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营造出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唐时,京城每天晚上都是要戒严的私自夜行会被处以重罚。一年只有三天例外,即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苏味道,你可能不了解,他的后人苏轼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该诗描绘的是上元夜观灯的景象。这首诗文采华艳、绚丽多姿,音调和谐、韵致流溢,犹如一幅古代节日风情画,让人百看不厌。
《十五夜观灯》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古典君:开芳宴,是夫妻或有情人之间一种特定的宴席。肇始于唐、发展于宋、鼎盛于金、至元代走向没落,并逐渐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在元宵节通过举办这样的宴席,夫妻共同赏灯,体现出丈夫对于妻子的钟情与爱意,同时也向外人彰显了夫妻间的恩爱。与开芳宴对应的还有开华宴,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由男方主办,后者由女方主办。
《观灯乐行》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古典君: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并沿袭传于后世。正月十五是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所以元宵节才又被称为灯节。
《诗曰》宋/姜夔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古典君:采莲船又称旱船,是一种传统习俗舞蹈。这首诗描写了元宵节的热闹气氛及夜深又雨,还有卖汤圆的小贩没休息,也显示着元宵节必须吃汤圆的民俗习惯。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由来已久。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京都元夕》金末/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古典君:元宵时节,到处都是盛装的游人,四处在舞弄着花灯,孩童们互相追逐打闹。穿着长衫的读书人做什么呢,哈哈,原来也在游人欢声笑语的中赏灯猜谜呢。
《元宵》明/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古典君:有灯少月,无以尽兴。有月无灯,无以为春。如若不尽兴游玩,开怀大笑,怎么对得起这样的吉日良辰?(这就叫“穷欢乐”,戏言。)
通过以上几首小诗,我们可以看到,古人无论身处何种境界,乐观豁达都是必须的。在当前这个非常时期,我们更要保持淡然达观的积极心态。相信乌云终会散去,希望在梦就在。难中寻乐,苦中作乐,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今天,古典君就给朋友们出几个猜字灯谜,欢迎朋友们留言来猜哦!
1、夫人不在儿作伴(打一字)。2、子龙出走到塞北(打一字)。3、立心而后决水去(打一字)。4、休管旁人台上笑(打一字)。
文中使用部分图片和文字来自网络,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谢谢!本文系百家号独家首发,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否则一经发现,将追究抄袭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