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心灵防空洞,每天为大家推荐高人气高质量小说,助各位书友远离书荒,大家想看什么类型的小说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我在有个家》全金属弹壳著
图片来源网络简介:王忆得到一枚钥匙,在年打开一扇门会去往年,在年打开一扇门会回到年。两个截然不同的大时代出现在他面前:充沛的饮食保障,发达的工业产品,神效的医药,爆炸的信息,这是。淳朴的民风乡情,丰富的野生资源,流落的古董,年代的珍宝,这是。穿梭在这两个时代,王忆没有太大的念想,他就是想把小日子过的有滋有味。
01第一章天涯岛
已经是上午时分,海上的雾气还是很大。
黄浊的海水滔滔不绝翻涌而来,浪头拍打在斑驳的渔船上,掀起的水珠漫天飞舞。
王忆站在船头往前看,满眼都是铺天盖地的海雾。
天与海被雾气衔接起来。
看不见高处的天。
也看不见远处的海。
海天之间只有一片白茫茫。
他心里面也是一片茫茫然。
前几天突然有翁洲政府官员联系他,让他回老家王家村一趟。
王家村是个海岛上的村庄,岛屿叫天涯岛,岛上破败空置,如今已经没有住户了。
当地政府准备招商开发外海空置海岛,为了避免出现财产纠纷,便要求迁出的外岛居民返岛交割。
王忆对于老家印象不深,他不到一周岁的时候便被父亲带到了内陆生活,此后他少时丧父,关于老家天涯岛的了解仅限于父亲的回忆和一些老照片。
按理说这种情况下翁洲政府不该联系他。
奈何政府方面一番调查后发现能联系上的王家村百姓所剩无几,且几乎都是行动不便的老人了,就跟王忆进行联系,让他来代表村子主持村庄财产清点工作。
为此当地政府还把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一本老族谱交给了他,另外一起给他的是村庄信息统计册。
他正凝神观海琢磨此行事宜,铁壳船摇晃,负责送他上岛的船老大波叔笑呵呵的走了过来:
“小老乡想什么呢?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这话把王忆给逗笑了。
他没想到皮肤黝黑、总是一笑露出两扇黄板牙的老船夫能来这么一句文绉绉的诗。
结果让他更没想到的是波叔这人很懂人心,看见他笑便猜出他的意思:
“怎么了?是不是看老叔我一副大老粗的样子,就以为我只会说粗话、干粗活?”
王忆急忙摆手:“不敢不敢,我听接待我的周领导介绍过,说波叔你可是老海狼、是福海万事通,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呢。”
波叔大笑,故作老气横秋的说道:“小周这话不夸张,叔我别的不敢说,确实是见过大世面。”
王忆掏出准备好的华子给他上了一支。
顿时,灰烟缥缈。
海雾变得呛鼻起来。
透过烟雾,波叔浑浊的眼神竟有些深邃起来。
“好烟,”他说道,“后生,听小周说,你还是个奶娃子的时候就被你爹娘带着离开天涯岛去了沪都,那你应当不了解咱外岛的历史。”
“这个我还真了解,”王忆说道,“年外岛的海福开始建镇有了福海镇,然后逐渐的有了海福县。”
“更往前推在前清光绪年间,当时状元张謇实业救国开办了江浙渔业公司,那时候有渔轮便在福海一带开始作业,从此海福县成为了重要渔港。”
正准备装逼开大的波叔愣住了:“啊?你不是没满周岁就离开咱这里了吗?那怎么还知道这些事?”
王忆说道:“我父亲生前给我讲的,他对家乡很有感情,只是他是教师,后来被调到内陆教书,不得不离开家乡。”
波叔笑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离乡的游子哪个对家乡没有感情?”
他回归话题重整旗鼓开始装逼:“咱家乡渔场有四大渔汛,春季小黄鱼汛、夏季墨鱼汛和大黄鱼汛、冬季带鱼汛,你爹给你讲过这些渔汛吗?”
王忆要说话,波叔以凌厉眼神注视他。
这个社会还能不能好了?我们做前辈的要怎么样才能装逼?
注意到这个眼神,王忆吐到嗓子眼里的话拐了个弯,说道:“这个我父亲没讲过。”
波叔满意的吐出一个烟圈,说道:“那我今天要给你好好讲讲,为什么要讲这个呢?”
“因为你别看咱们外岛现在人口凋敝落魄了,曾经也是阔过的。”
“就说这个七八十年代的赶渔汛,特别是冬季带鱼汛,这个是四大渔汛里产量最高、规模最大的,从立冬开始,小雪小抲、大雪大抲、冬至旺抲,一直能到大寒呢。”
“那时候咱们福海外岛可热闹了,往常人口不到五万人,到了冬季渔汛开始,我跟你讲你不要不信——到时候全国沿海一下子要来几十万人、好几万条船呢!”
王忆适时的发出感叹声。
波叔回给他一个‘你很懂事’的眼神。
他又抽了口烟说道:“渔汛一起,咱们各个岛上会冒出来几百个大大小小的渔汛指挥部,至少十几万人会赶来,这叫渔汛大会战!”
“可福海一下子来这么多人、开这么多指挥部,哪有房子?那怎么办?”
“咱们岛仔热情,都是为国家、为集体奋战嘛,于是家家户户接纳来自五湖四海参加大会战的战友,没有这么多床,大家就打地铺、吃大锅饭。”
“说句你们小年轻现在理解不了的话,当时你不管哪里人,只要看见咱岛仔喊一声‘同志’,那你就是咱的亲人——当时人朴实,大家都跟着领袖卯足了劲往前走,心往一块去,劲往一块使,所有工作就是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所以同志们来了,咱岛仔绝不会拉胯,社员们自己提出了一个口号叫做两个只要!”
说到这里他激动起来,使劲挥舞拳头郑重的说道:“只要家里有能躺下的地方就不叫同志睡街头!只要锅里有一口吃的就不叫同志饿肚子!”
“其实吃睡好说,主要是指挥部没地方铺设,客厅、厢房、卧室都得利用,有的甚至放在老百姓的厨房里头,这样到了烧饭时候,这指挥部就得解散!”
王忆哈哈笑。
他看老汉手头的香烟只剩下个烟屁股,便又抽出一根递上去。
老汉这次没有直接抽,他先看了看烟卷上的牌子,发现是华子便放到耳朵上夹了起来。
王忆说道:“那时候一定很热闹。”
波叔脸上露出缅怀之色:“太热闹了,你是一辈子看不见那场景了。”
“五金店和供销社都被清空!加油站——那时候还不叫加油站,叫工业油服务社,工业油服务社库存见底!”
“粮管所库门打开米面全出!副食品店总是供不应求!”
“所有单位都要加班加点!”
“医院大夫要去码头蹲点,民兵连日夜不休保护渔获防止反动派来搞破坏,到处挂着标语——一切为了赢得渔汛大会战的胜利!”
他越说越激动,身躯都颤栗起来。
王忆不知道他有没有高血压,赶紧递给他矿泉水让他缓缓情绪。
波叔推开了,说道:“我不渴,你听我说,这还不是最热闹的地方,你知道哪里最热闹吗?”
王忆摇头。
波叔笑道:“提醒你一下,跟机有关!”
王忆大惊:“跟鸡有关?那时候社会风气那么正气,怎么咱这里……”
不过这个答案也是情理之中,毕竟十几万的渔家汉子汇聚于一处。
结果波叔给他一巴掌大笑道:“想什么呢?是码头边的电机店!那全是修三机的,你知道三机是什么吗?”
王忆尴尬的摇摇头。
这个他真不知道。
波叔说道:“是对讲机、探鱼机和收音机。”
“那时候人是真的多,船也真的多,我记得7、73年,对,73年的时候来咱们福海渔场作业的有八万多人,船是五千八百艘,到了83年来作业的渔民得有二十五万人,船是一万艘!”
“那时候我们公社要喊口号,喊的是淡季变旺季!什么大鱼小鱼、鱼爹娘、鱼祖宗、鱼子鱼孙一网打尽!”
说到这里他开始叹气,脸上露出愁容。
王忆下意识说道:“这可是过度捕捞啊。”
波叔低下头说道:“是,但那时候不懂这个道理,以为大海是取之不尽的。”
“结果后来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资源衰退、溃不成汛——真他娘难受!”
王忆又递给他一根烟。
波叔顺手夹到了另一边耳朵上,掏出一包利群叼了一根:
“现在咱们这里好些野生的东西都绝迹了,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这是咱们引以为豪的四大家鱼。”
“什么叫家鱼?家家户户都能捞都能有的鱼,结果如今除了带鱼能见着,野生的大小黄鱼和乌贼全没喽。”
“我孙子今年十五岁,你要是把大黄鱼崽和小黄鱼放一起,只要个头没差距,他甚至分不清。”
“这在七几年八几年的时候,哪能想象啊!”
王忆陪着他一起叹气。
波叔又给他讲起了当年渔汛大会战的往事。
只有提起这个话题,他才会意气风发。
随着太阳越来越高,海雾越来越淡,最终开船的波叔儿子大喊了一声‘天涯岛’,王忆被喊的身躯一震,急忙抬头看去。
此时已经远离海岸,海水不再是浑浊的灰黄,而是清澈的碧蓝。
不过这不是好事。
翁洲外海的海水之所以浑浊与污染无关,那是因为南面呆湾暖流沿南海岸线向北流动,北面鬼子寒流及黄海冷流沿北海岸线向南流动,两股潮流在此交汇,海底的泥与沉积物被搅拌了起来。
另外当地有三条大江流入大海,带来了大量的泥沙,淡水与海水交融形成了沿海独有的混合潮。
海底的沉积物漂浮给海洋生物提供食物,混合潮给它们提供栖息环境,这才有了福海大渔场。
天涯岛附近海水清澈,水至清则无鱼,这样的环境下渔获产量往往不佳。
湛蓝的海上是一座碧绿的岛屿。
岛上是此起彼伏的山,山上有还算茂盛的树,之所以显得碧绿,是因为山上长了许多的藤蔓。
青藤攀爬,从山脚覆盖向山顶。
山脚下有没了门窗的房屋,上面同样爬满青藤,空空荡荡,冷冷清清。
波叔有些唏嘘:“天涯的王家村以前很热闹,那是大村,村支书王向红是个能干的人。”
“你们村里还有个老兵,听说他在北韩打美帝立过大功,还是这两年政府查档案才查到的,当时我们都不知道,我年轻时候见过他……”
说着他又摇头,不知道想起了什么,脸上更是唏嘘。
“现在好些外岛都荒芜成这个样子了,”他用低沉的声音说话,“以往不是这样的,七几年八几年的时候,这里多热闹。”
天涯岛还有码头衔接大海,渔船靠上这座摇摇晃晃的码头,王忆背上野营大包、拎起两个大行李箱要上码头。
波叔很热忱的帮了他一把,两个行李箱很大很沉。
回到船上他说道:“我们在金兰岛住,隔着这里不远,小周委托我照顾你,所以你有需要给我电话,不过这里信号不好,你打电话时候小心点。”
王忆笑道:“行,老叔,谢谢你。”
渔船轰隆隆的响,逐渐远去。
王忆收回目光小心上岸。
大雾虽然消散,可海上湿气大,岛上的石板路长满青苔。
他得很小心的走,否则一个打滑容易摔倒。
海水拍岸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
春天万物复苏、鸟虫多见,时不时也有‘啾啾吱吱’声响起。
远方偶尔有轮船拉起汽笛。
但就是没有人声。
他依稀感觉自己被人类社会遗弃了!
天涯村的房屋主要分散在东北处、东南处和西边,码头衔接的是海岛东南角。
王忆放下行李找出村庄信息统计册和老族谱,结果两个册子一上手他觉得不对,老族谱里多了个东西。
他打开老族谱一看,里面多了一把古代样式的绿色钥匙!
钥匙是晶莹剔透的碧绿色,像是翠玉雕成,小指粗细、中指长短。
看着这枚钥匙他纳闷了,族谱里头什么时候有了这个东西?
他拿起册子背上包走到最近一座红砖灰瓦房前。
这是一座老房子,墙壁斑驳、荒凉败落。
大门垮塌靠一条古代铁锁连着,这样王忆看看铁锁又看看手里的翠玉钥匙,便尝试着插了进去。
并不配套,铁锁的锁孔更大,翠玉钥匙直接便插进去了。
但他还是习惯性的拧了拧。
然后——
‘咔吧’一声响。
锁开了!
大门接着打开,一间大概一百平米面积的老式库房出现。
只有门没有窗,空空荡荡。
王忆试探的走进去,接着他觉得不对劲:大门后面是院子呀,怎么会直接出现库房?
就在此时,他身后大门自动关闭!
无声无息的关闭!
他眼前顿时一片漆黑!
这把他吓得当场缩卵:有点诡异,自己得赶紧跑路,这岛不能呆了,得赶紧回大陆上!
荒村野岭老房子自动关门,这是鬼片标配剧情啊!
王忆急忙去拉门。
门板顺利打开,他立马走出去。
门外阳光灿烂。
刺得他忍不住闭上了眼睛。
而随着开门有一阵嘹亮高亢的喊声传进他的耳朵:
“伟大的领袖教导我们,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为革命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眼保健操现在开始。”
“闭眼!”
02第二章门一开一闭,四十年过去
耳畔‘闭眼’余音犹在。
可是迎着刺眼的阳光,王忆却努力瞪大了眼睛。
他当然不是个抖M,他这么做是因为难以置信!
一条古旧的街道横亘眼前,街道上来往行人衣着样式和色彩很单一。
男人或者穿着深蓝色列宁装、或者披着青色军大衣,脚上踩着绿胶鞋。
女人衣裳颜色鲜艳一些,有红色有黄色,但裤子几乎都是棕黑色,脚上穿的鞋子不是老布鞋就是人造革皮鞋。
一辆辆自行车刁钻的在人群里穿插,‘叮叮当当’的车铃声不绝于耳。
更响亮的是对面广播中女人尖锐的声音:“第一节,揉天印穴!”
王忆往对面看。
透过行人身影他看到两扇绿漆铁栅栏门,门口往两边是长长的红砖墙,其中一边挂着个白底木牌子,上面写着翁洲市红旗小学……
眼前所见与耳中所听让他下意识揉了揉眼睛。
等他放下手再看,看到的还是这个情景。
挺冷的天,他后背当场冒汗了:“我日,我我我穿越了!”
有烫着卷发的妇女听到他的声音快步走过来,问道:“咦,你是谁?你怎么在我家门口?”
王忆冲她眨眨眼,然后赶紧回头去看。
他身后的库房不见了,大门关上了,现在他身后是一扇寻常的棕黄色木板大门。
妇女皱眉露出狐疑之色,她上下打量王忆,猛的转身跑了。
街道上行走的人中有不少也扭头打量他。
王忆忍不住低头也打量自己,身穿班尼路牛仔服、脚踩鸿星尔克运动鞋,自己打扮跟整条街道实在不搭边。
不过这不重要,现在当务之急是他得穿回去:
毫无疑问,他的穿越跟他手中这枚奇怪出现的绿钥匙有关。
他有心想找一把老式锁具试一试,但他左右看了看,这里门锁都是新式锁,绿钥匙太大了,显然插不进去。
这时候他看见刚才跑开的烫发妇女又跑回来了,一起回来的还有个个头高大的中年汉子。
汉子头戴大檐帽,帽子上有红底金色警徽,一身全蓝色的确卡警服,衣领上有通红的领章——
是个警察!
王忆在七八十年代的电影电视剧里见过这身警服!
高大警察快步走到了他跟前,脸色绷得紧紧的:“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
王忆努力保持冷静,说道:“我叫王忆,那个警察同志,咳咳,我是、我是来寻亲的。”
警察立马问道:“寻什么亲?介绍信带了吗?”
介绍信?自己哪有介绍信!
王忆心里叫苦,赶紧举起族谱给警察看,说道:“是这样的,警察同志,我家是从海福县天涯岛的王家村迁出去的,当时走的时候还带上了我们王家族谱……”
“海福县王家村?王家大队?那王向红是你什么人?”警察警惕的打断他的话,顺手接走族谱打开翻阅起来。
“是我叔叔,我是从首都来的,我父母去世了,所以想回来寻找故乡。”王忆回答。
烫发妇女好奇的问道:“现在首都穿的衣裳背的包都这么时髦了呀?我还以为你是从国外来的,是个特务呢。”
“特务不至于,特务没这个打扮,”警察一边说话一边快速翻看族谱,翻到最后问道,“那你的介绍信呢?”
王忆说道:“我的介绍信是我们学校给开的,我担心会被偷——我的钱就被偷掉了,所以被我放在了沪都同学的家里,我的行李也放在他家里,我想先找到家乡、一切有谱了再去拿介绍信和行李。”
中年警察点点头又问:“你要去天涯岛,那怎么来这里了?”
王忆苦笑道:“我今天刚来这边,不知道怎么坐船、也不知道怎么走,所以想找人打听打听,结果让这大嫂误会了。”
中年警察继续狐疑的打量他,打量的王忆心里发毛。
最终,他伸手‘啪’的一下子把族谱给合上了,说道:“既然这样,我送你去王家大队。”
说到这里他指向王忆的脸:“你最好坦诚交代,别耍花招,我认识向红书记,如果到了王家大队发现你说谎,那我绝不饶你!”
王忆笑的更苦了:“不敢,绝对不敢。”
中年警察带着他离开。
街道派出所就在旁边,他让王忆在传达室门口等待,自己快步跑进楼房。
传达室门口有还未分发的报纸。
王忆赶紧拿起一张看去。
这是一份《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是《五讲四美活动要经常化制度化》,旁边新闻的标题是《会见巴西外长格雷罗时说,第三世界国家加强合作非常重要》。
再看字体小很多的时间。
年3月26日!
壬戌年三月初二!
看清这时间王忆倒吸一口凉气。
这一开门开掉了四十年时间!
中年警察很快回来。
他系上了武装带、别上了手枪套,肩膀上还挎了个大工作包,说道:“走,你跟我去王家大队,我倒要看看你是不是真来探亲的王家人。”
他说话做事都是雷厉风行,带着王忆直奔海滨客运站,到了后正好有一艘老旧的大型木船靠港。
王忆正在担心怎么拿钱来买票,一个邮递员打扮的中年人冲中年警察挥手了:“大庄!”
中年警察跟他热情的握手,指着王忆将情况介绍了一下。
邮递员叫张有信,中年警察叫庄满仓,这艘大型木船叫海上英雄六号,客货两用同时兼备邮寄业务,所以张有信带两人上船,省去了两张船票。
路上两人走的很急,王忆没来得及仔细打量这个时代的翁洲市市容市貌。
上船后空闲了他随意往四周看,发现这船设备条件很差。
这艘客运船是木帆船改造成的机轮船,叫做海上英雄六号,客货两运,上面没有固定座位,谁看好哪个地方就往哪里坐,舱内舱面挤得满满当当。
王忆和庄满仓也被挤开了,他被挤在了舱面上,往左边看是个好奇打量他的大妈,往右边看是个好奇打量他的——小牛犊!
小牛犊睁着大眼睛,目光清澈且深情。
还挺眉清目秀的。
庄满仓挤了回来,严肃的呵斥他道:“别乱跑,不准离开我的眼睛!”
王忆苦笑着答应,庄满仓又呵斥他:“别嬉皮笑脸!”
他这两句话出来,两人身边宽松了。
没人敢挨着王忆,乘客们纷纷让开,然后凑在一起咬耳朵:
“干啥呢?”“抓盲流,你看他穿的背的,就跟我在沪都见的盲流一样。”
随着汽笛声鸣起,一道黑烟被海风吹乱,木船徐徐驶出。
庄满仓很注重自己的形象,坐的是腰背挺直、双腿并拢。
但过了一会他开始偷偷的拉起裤腿挠了起来,发现没人
王忆一扭头,看见他腿上胳膊上都是暗红色斑点,有的连成一条线,有的是三角形。
庄满仓拉上袖子说道:“你看什么?”
王忆不答反问:“这是被跳蚤咬的吧?”
庄满仓点点头。
王忆从背包小兜里找出一管药膏递给他:“用这个,被虫咬后很管用。”
这管药膏是叮叮止痒膏,他为荒岛之行特意准备的,进口的高端鬼子产品。
上面全是日文,他都看不懂更别说庄满仓了,所以他不担心会透露自己身份信息。
庄满仓拿到头大尾巴扁的白色药管大感新奇,他仔细一看又警惕起来:“这上面是什么字?”
王忆说道:“是日文……”
“鬼子的东西?”庄满仓问道,然后不等他回答就给塞了回来愤愤的说,“我不用鬼子的东西,死也不用!”
刚安置好信件挤过来的张有信也说道:“对,不能用鬼子的东西,小鬼子坏透了!”
王忆说道:“不是,这不是鬼子的,是咱们生产了卖给鬼子的。现在改革开放了,要赚外汇嘛。”
庄满仓犹豫了一下,这才拿回来捏出一点抹在腿上手臂上。
这管药膏是激素药,止痒消肿能力很强。
庄满仓抹了没多会露出惊奇之色,问道:“这个好使,你是哪里买的?”
王忆随口说道:“在首都百货大楼买的。”
听到这话,张有信看向他的目光中满满的都是敬畏:“首都百货大楼?是张秉贵同志工作的地方?”
这问题把王忆问傻了。
张秉贵是谁?
但他的回答不能犹豫,就说道:“对。”
张有信又问道:“那你见过张秉贵同志吗?报纸上说他有一抓准、一口清的绝活,你见识过吗?”
王忆赶紧遗憾的摇头:“没有,我去的很少。”
他明白了言多必失的道理,再不敢乱开口。
庄满仓背上、胸膛上也被跳蚤咬了,只是这种情况下不方便涂抹。
王忆便把药膏送给了他:“庄叔叔你收下,回家后抹一下。”
庄满仓意志坚定的拒绝了。
但他见识过药膏的威力,所以多少有些心动,就问道:“这药膏多少钱?我买下吧。”
王忆习惯性说道:“没几块钱……”
“几块钱?”庄满仓和张有信发出异口同声的反问。
张有信很快反应过来,感叹道:“老话说的好,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咱用来赚外汇的东西就是贵,我早看报纸说小鬼子比咱有钱,他们那里的东西比咱的贵。”
这话让庄满仓不舒服了。
他说道:“你这是国外月亮比国内圆的逻辑,他们那里的东西比咱们的贵,那是因为他们生活在水深火热的资本主义国家,并不是他们比咱有钱!”
张有信瞪眼说道:“你别给我扣帽子,小鬼子比咱有钱是事实,你看报纸。”
他拿出最新的《人民日报》给庄满仓看:“我国情况目前可以归纳为两种情况,一是落后贫穷,二是有希望!”
庄满仓看了看报纸,对王忆说道:“这药膏太贵了,我不买。”
张有信伸手要去拿药膏:“老庄你不买我买,小同志你把它卖给我吧。”
庄满仓很有正义感的摁住他手腕,道:“凭你一个大酒壶哪来的钱买人家的东西?你今天开支明天就喝酒,手里还有钱?”
张有信说道:“我没钱但有粮票和肉票……”
“人家首都来的同志,还能缺了粮票和肉票?”庄满仓撇嘴。
张有信愣了愣,他看看药膏又转了转眼珠子忽然笑了,说道:“他不缺粮票和肉票但绝对缺这个票!”
说着他打开公文包,从里面夹层中小心翼翼取出一排邮票展示出来。
03第三章四十年前的故乡
邮票红底黑图。
图上坐着个一脸懵逼的猴子,左边竖着写了两列字:中国人民邮政,庚申年;右边角落里则写着‘,8分’的字样。
庄满仓问道:“你拿出几张邮票来干什么?”
“换药膏呀,”张有信说道:“这不是普通的邮票,这是前年发行的猴票!”
年的猴票?
王忆顿时来了精神。
他虽然不玩收藏,但也听说过80年猴票的传闻,这款邮票在自己的时代很值钱,有一张票一套房的说法。
庄满仓可不知道这些信息,他说道:“老张你可真行,你准备用这邮票换人家的药膏?”
“一张邮票是八分钱,你手里一二三四五……一共是六张邮票,四毛八分,人家这管出口外国赚外汇的高级药膏好几元呢!”
说着他又咋舌:“一管药膏好几元,这药膏管子用金箔打的?”
张有信着急的说道:“你别看猴票面值是八分钱,其实它价值大的多,这票前年定的是印八百万张,但最终就印了五百万。”
“现在改革开放了,城里人开始集邮,我听我们局长说现在省城和沪都要开集邮公司呢,这猴票以后肯定值钱,升值十倍没问题!”
这话让王忆对他高看了几分。
张有信长得很潦草,可脑袋瓜子很灵泛。
这也是体制中人的优势,春江水暖鸭先知。
他将药膏递给了张有信接过一排猴票,笑道:“庄同志和张同志别为了这么个小东西争吵,这笔买卖我做了。”
猴票就是这时代的比特币,升值潜力巨大。
王忆知道无论碧绿钥匙是否可以带他穿越,时代的车轮总会转向未来,所以这猴票是很有收藏价值的。
六张猴票六套房!
哪怕他再也回不到22年,那有了猴票,他距离日后躺租的日子也近了一步!
庄满仓可不知道这回事,他看到张有信乐滋滋的把药膏装进了公文包,便对着王忆摇了摇头。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海上英雄六号并不会直接奔赴天涯岛,它的目的地在海福县码头。
不过他们要去天涯岛也方便,张有信作为邮递员熟识码头上所有的跑船。
他找了一艘柴油机铁皮船送两人去往天涯岛,今天海上风大,铁皮船乘风破浪,有小岛浮光掠影一样飘过。
后面又是一座岛屿出现。
岛屿上树木郁郁葱葱,四周小船随波荡漾,喊号子、唱渔歌的声音随着海浪声源源不断的传过来。
海浪拍打岛上礁石溅起水珠,有老人蹲在礁石上垂钓。
岛上有妇女和孩子的身影来回穿梭,忙忙碌碌,热火朝天。
“天涯岛到了。”庄满仓站起来紧了紧武装带。
王忆一惊:“这是天涯岛?”
仅仅几个小时的差别,他看到的却是两座完全不同的岛屿。
不怪他眼力劲差,上午看到的天涯岛上荒芜衰败,漫山遍野都是藤蔓。
而如今展现在他面前的天涯岛活力十足,岛上海山和四周海面都有人影、都有响亮的喊声。
铁皮船靠上码头,此时木码头也很结实,一边还盯着长条木板,上面用红漆写着一行大字:
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
几条狗从岸上狂奔而来:“汪汪汪……”
不远处有一艘木船快速飘来靠近码头,王忆好奇的看过去。
这是一艘木制帆船。
船头形似鸟头,船身长直,从船头向两边的船身各涂了一条绿色的防腐漆,下面有黑色凸起的眼睛,这样两条绿漆如同两条绿眉毛,眉清目秀的。
船上一前一后站了两个棒小伙,前头的小伙叫王东峰,他认识庄满仓。
原来庄满仓是海军部队转业到地方派出所的,他还兼着市武装部民兵教官的职务,王东峰是天涯岛的一名民兵,跟着他受训过。
双方敬礼打招呼,庄满仓威严的问道:“你们支书呢?我有事找他。”
王东峰说道:“这两天我们书记染了风寒一直在家养病,我带你过去,呃,这个同志是谁?新来的老师吗?”
后面的青年嘀咕道:“你看他穿的花花绿绿、长得帅气好看哪有老师样?上级别又给咱村捯饬个盲流子过来。”
庄满仓说道:“别瞎说,带我去见你们书记。”
王忆知道,这个时候王家大队书记还是王向红。
这是个厉害人物,他少时参加了海上武工队,后来有战功升到了主力部队,还打过渡江战役进过金陵城。
渡江战役结束,中央军委决定解放翁洲一带,王向红因为英勇善战加上熟悉当地海情就被调到了解放部队,结果连连立功,入党升职做到了连长。
随着全国解放,国家开始发展民生,这时候王向红想到了自己孤悬外海的贫苦家乡,便多次打报告请求复原回家带领乡亲们奔小康。
复员后岛上恰好在建设民主政权,他是村里唯一的党员,又是立过功的军人,父亲还是村里的族老,最终村里人心服口服的推选他做了村长,而上级也批准他成为村支书。
王东峰带路,赤脚踩在木码头上发出砰砰响声。
有狗气势汹汹的冲王忆呲牙咧嘴并炸毛,悄悄跟在后面竟然要冲他脚腕下口。
庄满仓干脆利索给它一脚,那狗嗷一声惨叫飞到了水里。
其他狗子夹着尾巴就跑。
王忆吓一跳。
家狗还这么野?
他们下码头后正面便有一座房屋,王东峰径直走过去,王忆打了个哆嗦:这不是自己穿越之前打开的那房屋吗?
此时院墙之间的大门是两扇考究的上漆木板门,大门敞开,院子里的桃树正在抽芽长叶,树下有老母鸡在低头觅食。
一个披着军绿大衣的中老年坐在门口打呼噜,怀里抱着一只白毛黄斑猫,猫也在打呼噜。
王东峰在门口高兴的喊:“支书,你看谁来了?”
中老年就是王向红,今年五十多岁,耳聪目明、魁梧强壮。
他听到喊声迅速睁开眼睛,看清庄满仓的样子后便一下子站了起来:“小庄啊,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庄满仓快步走进去与他握手,脸上头一次露出热情洋溢的笑容:“老班长,我早就该来看看你了,可工作忙……”
“别说客套话,你有啥该来看我的?现在你们城里治安乱,你们工作担子重啊。”王向红说道,“所以你这次来是为了啥?是不是公安机关有什么任务需要我们配合?”
庄满仓拉了他一把,低声道:“借一步说话。”
两人去了门口嘀咕几句,他拿出王家族谱。
王向红一下子激动了,披在身上的大衣顿时掉落:
“对,这是我们王氏的族谱!我怎么会认不出来?一眼认出来了!”
他又快步走向王忆。
步履生风,虎虎有威!
王忆被逼的下意识往后退。
王向红走过来后仔细端详他,问道:“你爹叫啥?”
王忆说道:“叫王祥文。”
王向红和他爷爷是一辈人,都是祥字辈,王向红本名叫王祥鸿,加入部队后改名为王向红。
王祥文是王忆的爷爷,他现在只能在心里向老爹道歉,为了保命他得冒充老爹的身份了。
根据他所知,现在他老爹还在东北农场里上学呢,一直要到年才会回到岛上。
王向红随即转过头对庄满仓说道:“庄同志,没错,这确实是我们王家的后人,他爹是我没出五服的哥,这没错!”
庄满仓愣了愣说道:“你这样就确定他身份了?不用再仔细问问?”
王向红说道:“问什么呀?他这脸盘子活脱脱就是他爹的样子,你看我的脸,我俩有没有像处?”
庄满仓犹豫的说道:“有点像处,可是……”
“不用可是,他就是我们王家的后人。”王向红笃定的说道。
庄满仓又问:“那你们王家族谱怎么在他手里?”
王向红下意识叹了口气,说道:“这事我有数,庄同志,这事以后有机会我再讲给你听,这个同志确实是我们王家后人。”
说完他去握住王忆的双手问道:“你爹当时离开岛上的时候你还小,没想到一转眼你这么大了,你叫王东清,对不对?”
王忆的老爹确实叫王东清,可他不能认这名字,就解释道:“我跟着我爹去了东北以后,我爹给我改了名字,改成叫王忆。”
这个名字似乎触动了王向红,王向红喃喃道:“王忆、王忆呀,唉。”
庄满仓机警的问道:“你不是说你在首都念得学吗?怎么又跟东北扯上关系了?”
王忆满嘴跑火车:“哦,是这样的,我在东北念书,后来考学考到了首都!”
庄满仓还想问,王向红激动的说道:“你在首都念过书?嗨呀,有出息,你有出息!”
王忆点头。
王向红一手握住他手腕一手豪迈的挥了挥,说道:“东峰,你去跟文书说一声,去库里搞点鲜货今晚摆出来。”
“咱们王家遗失的族谱被庄同志送回来了,咱们王家的子孙寻祖归宗,双喜临门,今晚咱得好好热情一下子。”
王东峰立马跑了。
庄满仓说道:“老班长,你别麻烦,这都是我该做的,人民公安为人民,这都是应该的,我还得回去……”
“你回去什么?”王向红抬头看看日头,“这都四点钟了,你回不去,今晚宿下,明天再走!”
“走,跟我进屋喝口水!”
想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