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我很后悔去看《少年的你》。
别人去看,可能是感触颇深,但那些曾经被校园暴力过的人。只是听到这个词,就已经会想起很多。
有人总是在说,时间会抚平一切,我也以为会是如此。但当我们走进电影院,才发觉事实往往不尽人意。
无非是,把明明选择遗忘后的伤疤,再一次掀开。拥有共鸣的人,比电影里演绎的更痛。
有的人只感受到的是演员精彩的演技,和表演带来的体验感。但对于有些人,看到的是那个,曾经痛苦、卑微、没有未来的自己。
那是他们的成长梦魇。宁愿在青春中,不曾出现过。
1、痛
很多人会说,戏剧化的内容,总是容易夸张化。我不想用“何不食肉糜”这种用到烂的话去回击,但有人住在高处,所见之处即是阳光,就有人躺在阴沟里,不见天日。
今年甘肃陇西县
只有14岁少年张凯
被同校的5个同学
殴打后,抢救无效死亡
后脑勺头盖骨被打破
左侧眼角处骨头骨折
背上一根肋骨骨折
惨状不忍直视
为什么打架?
只是因为这五个人
认为张凯拿了他们的一只耳机
没有证据,没有承认
本来就看他不顺眼,这下更成了眼中钉
不分青红皂白
一拳又一拳
生生的用拳头
把人给活活打死了
被打的学生很坏,坏到必须要杀死他吗?
事实恰恰相反
他从来不欺负人,他乐于帮助同学
他积极向上,和很多人都是朋友
他还经常拿三好学生的奖状
这是今年发生在西安一个初中的场景
一个男生被困在楼梯
视频里的男生们
用脚踹、用棍棒、用皮带不断殴打
施暴者的结局只是微不足道的口头批评
身在云南,这是去年在昭通发生的
女生在寝室被9名同学轮番殴打
被打女生一直没还手
被打翻在地,依然没有放过她
女生父亲说
她只说过她不想上学了
从来没说自己被打,直到看见了视频
这是广西柳州的校园暴力
男生用铁锁狂砸踢打
手无寸铁的女生
还有这样的
比起《少年的你》中
有过之无不及
被逼着,用嘴叼垃圾桶中的冰棍:
殴打,辱骂,被逼下跪:
安徽一所小学的副班长
在班里有很大的”权利“——检查作业
借此机会,副班长就趁机向同学要钱
钱给不够?
逼迫他们喝尿,吃粪
在喝的过程中不准吐掉
吐掉的话就得把整瓶尿喝下去
初一学生陈琪琪
从教学楼顶跳楼身亡,死因疑是校园霸凌
她屡次遭到同学的威胁
嫌弃陈琪琪的衣着老气、很土
还嘲笑陈琪琪不会说本地的方言
妈妈接到学校老师打来的电话
赶到学校时,等待她的却是女儿的尸体
2、相
这些,只是被曝光的冰山一角。
还有很多类似的事情,被作为施暴者炫耀的谈资,藏在他们得意的嘲笑声中;被作为被施暴者的哭泣声;藏在他们被惊醒的噩梦中。
欺凌者毫发无伤的离开,留下被施暴者,困在无尽的深渊中,阴影将笼罩他们一生。自卑、抑郁、恐惧、不安、焦虑将会伴随他们,即便是长大成人后。
被人欺负,是一辈子的噩梦。但被施暴者有错吗?
不合群、内向、胖、不好看、成绩差、贫穷......就真的应该去承受这些校园暴力吗?心理有问题的,到底是施暴者?还是受害者?
有的孩子再也承受不住,宁愿选择死亡。
电影里的胡小蝶就是如此
但自杀过后,那些曾经的施暴者可曾后悔?可曾愧疚?
没有。
男生女生哄笑大闹,踩过胡小蝶的死地。每个人都有作恶,但他们的生活依然如旧,旁观者永远不会忏。是啊,被欺凌者的自杀,不会对欺凌者产生任何影响。
“大家都玩过火了,就当什么都没有发生。”
听听,你万分痛苦,他们只当做是在玩一场游戏。
《非自然死亡》里说过:
3、迷
《少年的你》,有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台词。
郑警官问陈念:发生这种事,为什么不找大人?为什么不报警?不找警察?
但人类的通病,是没有经历过的,永远不会站在被害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小孩子之间打打闹闹正常”,“哪有你说的这么严重?”“你是不是在学校犯错了,所以撒谎?”“我家孩子从小就乖,才不会做出这些事情!”......
象征性的批评几句,再不行请请家长,停几天课,事情就这么翻篇了。
有真正站在孩子角度去解决问题的大人吗?
有,但太少了,力量太小了。
甚至还会像电影里一样,被开除,被调离。
故事的背后,是一路的血。
4、法
肇事者不会受到什么惩罚,因为有法律在。
《刑法》规定,未满14岁未成年人,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在这些法条的庇护下,校园暴力如同病毒一样,悄悄地爆发在“乐园”的每一个角落,又在一次次妥协与草草了事中暂时终结。
违法犯罪的代价如此之小,受到的惩罚如此之轻微,也许才是校园暴力如此大行其道的真正原因吧。
可不嘛,别说校园暴力了,就连最近大连那个谋杀、强奸、抛尸的13岁罪犯,不也只是进三年收容所吗?
好气啊,受害人被折磨至死,大好人生葬送,幸福家庭破碎。可杀人犯三年后出来,人生才刚刚开始,还有大好时光在等他。
前两天同事给我发了一个案例。
13岁男孩强奸同村14岁女孩,被女孩母亲告上法庭,未达法定年龄不负刑事责任。出来后,他将女孩母亲用刀砍死,只判劳教一年半。
法律的宽容,并不能让这些“恶魔”有所改变。反而像是在我们之中,安插了一颗随时爆炸的炸弹。
5、状
我和同事糖糖常在感叹,我们十三十四岁的年纪,该懂的也不少了。更何况,在这个信息高速更新发展的时代。随处可见的外界信息,让“未成年”这一群体,脱离了认知的“高墙”。
现在的未成年人,并不是信息匮乏的年代那般,懵懂、单纯烂漫、认知不全。
法律保护的,不应该只是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学校方面和教育部门,也不应该只是一味地做和事佬。我们缺乏,是一个真正能保护所有未成年人的体系。
我们迫切需要一个,既能保护那些被欺凌者,不受恶意欺负,又能保护那些欺凌者不走上歪路;还能让旁观者得到正确价值观的体系。
6、露
我真心感谢这个电影,也正是因为它的热度,让更多人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