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铁锁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漫话闹年潇湘晨报
TUhjnbcbe - 2024/12/25 9:43:00
全国白癜风医院排名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79454.html

与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等节日不同,年是一个复合性的大节;不仅晚上守岁、白天拜年、日有社火、夜有灯会,从腊月初八一直闹到正月十五以后,长达40多天,有静有动,从阖家团圆的家庭封闭式“家宴”,再从家族“拜年”一步步走出来,最后通过“闹年”进入高潮。正因为此,中国年是所有节日之首,规模之盛大、仪式之隆重是无与伦比的;最突出的就是“闹社火”“闹花灯”“闹元宵”,那火树银花不夜天的节日狂欢令人心潮起伏、久久难忘。

中国年为何要体现一个“闹”字呢?

从时间轴来看,中国年分为“忙年”“拜年”“闹年”三部曲。“闹年”严格意义讲,是从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五,正月十五“闹元宵”达到高潮。华夏大地,地域广阔,风俗差异,各地“闹年”的时间并不相同。有的地方,在初五迎财神时就早早进入了闹年阶段,庙会、社火开始闹起;也有的地方“闹年”时间比较晚,是以正月十五为界的“前四后三”,即正月十一到正月十八。“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种差异不奇怪,都体现出一个“闹”字。

“闹”究竟有什么含义?《说文解字》是这样解释的:“闹,不静也。从市、从斗。”从字面上说,“闹”这个字的构成,是“门”里有个“市”,“市”通常就是集市、买卖交换的场所,因此常用“闹市”形容人声鼎沸的买卖交易市场。总之,“闹”的解释有正负两面意思:一方面是指热闹、旺盛、盛势浩大,用到过年上表达的就是一种欢腾、快乐、向上的表达;另一方面是指闹腾、耍闹、情感宣泄。从娱乐和情绪上看,中国“闹社火”“闹花灯”“闹红火”,都有过年娱乐、耍闹、情感宣泄的成分。年在老百姓心中,不“闹”不热闹,不仅年要“闹”,而且还要“大闹”。

“闹社火”,是“闹年”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民俗活动,源于远古祭祀神灵的一种仪式。华夏远古先民在祭祀神灵和祖先时,头上要扎一个鸟的羽毛,脸上涂上鲜红的朱砂,还要大喊大叫,跳古老的傩舞。正如《风俗记》所载:“击器而歌,拊掌而舞,祈于天地,以其吉也。”很显然,“闹社火”最初是华夏先民为了祈福消灾、驱恶避邪的产物,不单单是过年的一种娱乐,更重要的是娱神,故有“社火娱神,香火娱人”之说。当然,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娱人的功能进一步扩大,社火成为过年盛大的庆典狂欢活动。在八百里秦川的关中,过年“闹社火”最为癫狂。到了“闹社火”的时候,秦人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关中社火有高台芯子、高跷、竹马、旱船、舞狮、舞龙等,常常还伴有“迎神赛会”。“赛”有“斗”的意思,关中“闹社火”通常以村社为单位,社与社之间、村与村之间,普遍有“斗社火”“赛社火”的较量场面,只不过这种“斗”多是文斗,比的是气势。毫无疑问,“斗社火”增强了“闹社火”的强烈看点和节日的吸引力。

“闹年”的最高潮,是正月十五的“闹元宵”。元宵的“元”指的是开始,这里指正月;“宵”是指晚上,月上柳梢头。元宵是正月第一个月圆之夜,指的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北方人把汤圆叫元宵,只不过北方的元宵是用箩筐滚出来的,南方的汤圆是糯米包出来的,北方的元宵又大又甜,南方的汤圆又小又有咸。实际上,元宵这种食品并不是元宵节的主角,真正的主角是花灯。因为华夏民族从汉代起,第一个月圆之夜,就有燃灯之俗;后来,张灯、舞灯、观灯、赏灯、猜灯、游灯习俗蔓延,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灯火通明。所以,元宵节也叫灯节。在唐代,正月十五还有个名字叫上元节,唐代崇尚道教,道教有上元、中元、下元之分,上元就是正月十五,对应的是天官。天官喜乐,高兴了就会赐福人间,故有天官赐福之传说。在唐代,上元节“金吾不禁夜”“星桥铁锁开”;睿宗皇帝起,为了与民同乐,在上元佳节开禁三天三夜,灯树高达二十仗、燃灯五万盏,傩戏踏歌,京城长安处处“火树银花开”,老百姓没有了守城的金吾卫管制,可以大“闹”特“闹”上元灯节了。

在陕北,“闹年”要比关中人奔放。不仅白天有火辣辣的“闹秧歌”,晚上还有驱邪迎祥的“闹九曲”。秧歌也叫“阳歌”,“言时较阳,春歌以乐”,是迎新春盛大的庆典活动。陕北秧歌有“大秧歌”与“踢场子”两大类,少则数十人,多则近百人,通常在伞头的带领下,有欢庆的锣鼓、激越的唢呐伴奏,一路扭起来,故也叫“扭秧歌”。陕北秧歌吸收了草原游牧民族的舞蹈,更加开放、火辣,彩绸飞舞,彩扇翻腾,步调一致,震撼人心。

除了秧歌,在陕北还流传这样一句歌谣:“转九曲,消灾驱病,人活九十九。”如果说“闹秧歌”更多是陕北人宣泄情感的一种年俗活动,那么“转九曲”则明显体现了“闹”的内在精神诉求,那就是“消灾延寿、驱邪迎祥”。“转九曲”也叫“闹老教”,是在黄河边建一个九曲黄河阵,九曲回廊,有盏油灯,故称转灯。参加转九曲的人流浩浩荡荡,有求吉祥保平安的,更多的人是图个红火热闹。总之,通过“闹”除旧迎新、充满力量,奔向美好的生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漫话闹年潇湘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