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
元宵节与其他节日相比,更突出普天同庆的主题。作为春节的最后高潮,元宵节强调全民参与,展现的是一幅“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的热闹景象。
我们熟知的诗文“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诗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便是描写元宵节的优美诗词。东风夜放千花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东风吹开了元宵夜的火树银花,花灯灿烂,就像千树花开。从天而降的礼花,犹如星雨。豪华的马车在飘香的街道行过。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转向西边,一夜舞动鱼灯、龙灯不停歇,小于喧哗。美人头上都带着华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小时候,我对元宵节最深刻的记忆,来自于“闹”中取乐的那老烟台味:在玉皇庙前广场,喜庆的秧歌扭起来,民间艺术团体带来的精彩表演,时常逗得大家合不拢嘴。老人脸上擦满胭脂、点上痦子,扮成老丑婆;穿上白布衫,沾上胡子,带着旱烟袋......在喜庆气氛的感染下,有观众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大步走进秧歌队,与演员同台竞技,扭出心中的快乐;市区南山公园,人山人海,异常热闹。民间绝活中的吹糖人、米上刻字、花鸟字画最受欢迎;老烟台有元宵放风筝的习俗,滨海广场上,迎着和煦的阳光和温柔的海风,市民和游客们争相放飞风筝,给港城的天空增添了梦想的翅膀。风筝像真飞机一样盘旋、俯冲、拉起。
灿烂的灯火,像流萤般展开,元宵的夜色,在烟花里升腾,欢快的歌舞,热闹的人群,来来往往的灯笼,你在灯笼里穿梭的身影,我看到了烟花背后的笑靥......圆圆的十五圆圆梦,圆圆的月亮圆圆镜;圆圆的元宵圆圆情,圆圆的佳节圆圆庆;圆圆的美梦圆圆成,圆圆的甜情圆圆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