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铁锁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陆游这
TUhjnbcbe - 2024/12/29 10:27:00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ask.bdfyy999.com/

陆游(年11月13日-年1月26日[1]),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陆游〔宋代〕

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

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宋孝宗乾道八年()冬,四川宣抚使王炎内调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任枢密使,陆游也被免去王炎幕府军职,调离南郑(今陕西省汉中市)改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此词即为其到成都后所作。这次调动,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但离开了抗敌前线,所以陆游感情上很悒郁。他既不能忘却过去,又无法摆脱现在,忍受着双重的折磨。然而,诗人豪气仍在,壮志未消,所以在现实清吟之中,激荡着过去的强烈回音,喷吐着憧憬未来的豪情。

词的上片,回忆南郑的军旅生活。

开头三句写打猎习武的情形:

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

第一句,“羽箭”,即白羽箭,以白羽为饰,故省称羽箭。“雕弓”,指饰有花纹之弓。第二句,“忆”为领格字,直贯以下九句,点明追述之意。“呼鹰”,写放鹰攫取猎物。“古垒”,指南郑古战场的营垒。第三句,“截虎”,谓截击猛虎。“平川”,犹言平地。

关于杀虎故事,陆游多次写到,有云:“雪中痛饮百槛空,蹴踏山林伐狐兔。眈眈北山虎,食人不知数。孤儿寡妇仇不报,日落风生行旅惧。我闻投袂起,大呼闻百步。奋戈直前虎人立,吼裂苍馬血如注。从骑三十皆秦人,面青气夺空相顾。”生动地描述了为民除害,奋戈刺虎的勇猛精神和惊险场面。

此事流传军中,叹为壮举,诗人自己也很得意,其他诗如《怀昔》、《三山杜门作歌》亦曾写及。这首词的这三句,写来笔力道劲,气格豪纵,生动地描绘出诗人所具有的超群的武艺和惊人的胆略,与下文“将略”二字遥相呼应。

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

这两句,一写暮归所闻,一写营中所见。“笳”,一种用芦叶制成的乐器,以其为胡人所吹故亦称胡笳。写到笳声,点明地处边塞。“暮归”,言打猎回营之晚。“野帐”,指设在野外的军帐。“压”字是一个极为形象有力的字眼,既点出大雪堆积之厚,又写出其沉重下压之力。同时也点明这场大雪刚刚落过,说明诗入是冒着漫天飞雪打猎的。

一字传神,足见笔法精炼。“青毡”,即上句之“野帐”,此言其颜色质料,坚固厚暖。这两句描写,有如一幅暮雪猎归图,意境沉郁而苍凉。接下去,写归帐之后挥笔写作的情形:

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

“醉墨”,谓酒酣之时,乘兴挥笔。“淋漓”二字形容其文辞畅达,淋漓尽致。所作《醉后草书歌诗戏作》诗云:“洗我堆阜峥嵘之胸次,写为淋漓放纵之词章。”“龙蛇”,即笔走龙蛇之谓,极喻笔势之天矫变化。“飞落”二字则点出其劲疾洒脱的神采。“蛮笺”,即蜀笺。

这两句生动地写出了诗人畅饮狂书,辞情豪放,文思敏捷,才气横溢,与下文之“诗情”二字相应。

从陆游现存墨迹来看,他的确是一位书法家,写得一手好字,尤其善作草书。有云:“墨翻初若鬼神怒,字瘦忽作蛟螭僵。”大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气势。他在《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一诗中又说:“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可见其凡有所书常为“醉墨”,趁着酒兴大书特书。

其《草书歌》对此描绘得更为奇绝:“今朝醉眼烂若电,提笔四顾天地窄。忽然挥扫不自知,风云入怀天借力。神龙战野昏雾腥,奇鬼摧山太阴黑。此时驱尽胸中愁,槌床大叫狂堕帻。吴笺蜀素不快人,付与高堂三丈壁。”真可谓风云在胸,排荡激怒,神行笔端,震撼天地。

他那种出神入化的狂态豪气也跃然纸上。通过上述这些精彩的记叙,读者就不难想象出“淋漓醉墨”两句所表达的动人的情景了。

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

这三句承结以上七句。“人误许”写同僚的赞许。而以“误”字表示谬奖、过奖之意。实际上,陆游对自己的才能是非常欣赏的,这不过是说说客气话罢了。“诗情将略”,乃同僚赞许他有写诗的才情和做统帅的胆略,文武双全。故而第三句说:“一时才气超然”。言下颇为自豪自得,也见出他昂扬奋发的精神风貌。

词的下片,写来成都后的生活。

换头三句写南来的不满和节日的闲游:

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

第一句,“南来”,指调来成都,因其在南郑之南,故云。前加“又作”二字,意谓又一次出现,其中隐含着只当北去不当南来的意思。因为北去意味着前击,南来则意味着后撤。

陆游这次调动,是按川陕方面人事变动总计划进行的,与主张积极图取中原的王炎内调有直接关系,其临阵易将调虎离山的目的是很清楚的。而诗人却明知故问,用了“何事”二字,表示对调离南郑前线的不满情绪。他预料到王炎幕府的解散,必将影响作战部署,收复中原的希望要落空了。

曾作诗说:“二秦父老应惆怅,不见王师出散关。”在到成都赴任的路上,诗人骑着毛驴,风雨潇潇,心情沉重。到了成都之后,感到环境完全变了,酒楼歌院,狂欢痛饮,看不到半点为国忧愁的影子。而他所担任的参议官当然也无事可做。

有云:“冷官无一事,日日得闲游。”二、三两句即写闲游所见。

“药市”,指卖中草药的集市。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曾记载说九月九日,成都药市以玉局化为最盛。苏轼《何满子》则写过:“莫负花溪纵赏,何妨药市微行。”付翰注云:“益州有药市,期以七月,四远皆集。其药物品甚众,凡三月而罢,好事者多市取之。”说明当时的药市规模是相当大的。

“元夕”,即元宵节,亦称上元节。旧俗此夜放灯,又称灯节。汉魏之际已渐盛行,唐宋尤盛。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诗云:“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崔液《正月望夜游》则云:“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关于宋代灯节,可参见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赏析部分。“灯山”,用彩灯组成的山。《东京梦华录》:“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场面极为宏丽。

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

此二句续承上两句,一写花会盛况,一写悠闲神态。第一句,“花时”,指春天百花盛开时所举行的花会,其时游者云;集,万人行乐,故云“万人乐处”。

第二句,“欹帽”,言歪戴着帽子,表示散漫疏狂,无所拘束。后来人称陆游为“放翁”,大概与他这种习性有点关系。他在《晓过万里桥》中写过:“晓出锦江边,长桥柳带烟。豪华行乐地,芳润养花天。拥路看鼓帽,窥门笑坠鞭。”这“觳帽”二字还有个典故。

据《周史。独孤信传》载:“信在秦川,尝因猎日暮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说来滑稽,当然是一种不好的怪僻。不过陆游的“欹帽”,多少带有一些疏狂不满的味道。“垂鞭”,谓马鞭低垂,不曾挥动,任凭马儿信步走去,显出闲散悠然的样子。

以上三句,写了诗人在成都游逛药市、灯山、花会,看起来优闲自得,很惬意,实际是闲得无聊,心里并不愉快。你看下面两句就表露出来了:

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

“闻歌”,指在酒肆歌院听歌妓唱曲。“感旧”,指感怀南郑的军旅生活,这其中包含着今昔对比、前方与后方的对比,感情很复杂,由“闻”而“感”,想到伤心处,禁不住常常对酒落泪。“时时”二字,既言落泪不止一次,亦言心中忧苦相连,悲恨相续。

诗人曾在《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中说:“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今年摧颓最堪笑,华发苍颜羞自照。”这首诗写在宋孝宗乾道九年三月十七日,即初到成都三、四个月左右。时间虽很短,但变化却是如此之大,自然要闻歌而感旧而落泪了。

可是,诗人并没有就此颓废下去,故而诗中又说:“谁知得酒尚能狂,脱帽向人时大叫。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愤懑、激昂的情感有如被压在地下的火山熔岩,时时在奔突冲击。由此可见,词中说时时流涕,不是无聊的啜泣,而是因“逆胡未灭心未平”的英雄忧国之泪。

正是这样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鞭策着他,不向命运低头,不肯放弃为国立功的崇高理想,所以结尾处词情突起,反挑一笔,连出三句:

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君记取”,是诗词中用来提示的习惯用语。“封侯事在”,指东汉名将班超投笔从戎,平定西域,功封定远侯的事迹,亦兼用西汉名将李广数奇不得封侯故事。从正反两例说明事在人为不在天意。表现出对传统的天命观念的反抗精神,和锲而不舍终当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后来他在《夜游宫》词中也说过;“自许封侯在万里,鬓虽残,心未死。”

总的来说,这首词笔刚柔相济,结构波澜起伏,格调高下抑扬,从而使通篇迸发出爱国主义精神的火花,作为一位爱国诗人,陆游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立场,渴望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虽然他壮志未竟,含悲死去,但他的爱国思想和进取精神,是永远垂范后世的。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1
查看完整版本: 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陆游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