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味道(—年),字守真,赵州栾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南赵村)人。是我国唐代政治家、诗人,为汉朝并州刺史苏章的后代,还是宋朝文学家苏东坡的先祖。苏味道做事模棱两可,因此能被武则天两度拜相,他的诗歌推动了唐代律诗的发展。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他的经历。
苏味道自幼聪颖、文才出名。他与当时的赞皇李峤以文辞著名,并称“苏李”。唐高宗乾封年间苏味道举进士,被授任咸阳尉。后来吏部侍郎裴行俭爱惜他的才华,在去征讨突厥时,将他引荐为管记,做行书令及表启之事。如孝敬皇帝妃之父裴居道重任左金吾卫将军时,为访才子作谢表,就委托苏味道书写。只见他一挥而就,并且辞理精密,一时名气盛传于世。
之后,武则天强权当政时,苏味道入阁擅长奏章,因得信任曾两度当上宰相,这期间他以处事阿谀圆滑闻名,还常对人说:“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时人由此称其为“苏模棱”或“模棱手”。成语“模棱两可”亦源出于此。苏味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明哲保身,避免得罪各方势力。
公元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在洛阳紫微城,发起了著名的“神龙之变”,他们逼迫武则天退位,并将武则天宠臣张易之诛杀于集仙殿。事后,武则天将皇帝宝座还给李显,是为唐中宗。唐中宗清除张易之残余势力时,将苏味道当作张易之的余党,将他贬为眉州长史,随后迁为益州长史。
苏味道不仅在官场上曾经得宠过,他的诗歌创作还是比较有名的。除了和李峤齐名,并称“苏李”外,他还与李峤、崔融、杜审言合称初唐“文章四友”。在初唐诗人中,“苏李”往往又与“沈宋”(沈佺期、宋之问)相提并论,他们都大力创作近体诗,对唐代律诗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苏李”的成就不及“沈宋”,但由于他两人身居高位,在当时有较大的影响。
苏味道的诗风清正挺秀,绮而不艳。他多写咏物诗。他的名篇《正月十五日夜》(一作《上元》),咏神都洛阳元宵夜花灯盛况,“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镂金错采,韵致流溢,历来为人传诵。另外《咏虹》诗对虹的描写刻划亦颇值得称道。新、旧《唐书》著录有《苏味道集》15卷,但已失传。《全唐诗》录存其诗1卷,仅16首。除《嵩山石淙侍宴应制》一首为七律外,其余均五言律诗。
总之,我国唐代政治家、诗人苏味道,做事善于模棱两可,因此能被武则天两度拜相,他的诗歌推动了唐代律诗的发展。最后戏言一句,如果与暴君武则天,不采取模棱两可的处事态度,而是直言相待,也许苏味道有可能冒犯这位女皇,甚至因得罪她被灭九族,如果是那样,就不会有后来的“全才式的艺术巨匠”苏东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