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节日,元宵节自古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其形成期—隋唐,通常被称作正月十五日、望日或上元日,而到了宋时才有元宵节这一称呼,并延续至今。
图片源于网络隋唐是中国节令风俗大变革时期,这一时间段的节日活动逐渐抛弃汉魏的祷祭风俗,开始向全民娱乐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才有了隋炀帝口中:法轮天上来,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这一习俗发展到唐代,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诗来描述元宵节的盛况。比如:“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图片源于网络不止是诗句,从我们平时所看的古装剧中也能窥见到古代元宵节的盛况。在《大明宫词》里,上元灯节这天,提前得知彻夜狂欢的东市里有大戏和灯笼展的小太平偷溜出了宫,长安街头上被热闹包裹的太平在兴奋中跟丢了带着自己逛街的韦姐姐,当她哭着寻找的时候,遇见了一生的挚爱—薛绍。
图片源于网络在《仙剑3》中,紫萱和顾留芳纠缠了三生三世。而他们爱情的开始,也是在上元节这天。喧闹的人潮中,偶然碰见的两个人被彼此吸引,停在街头久久凝视。诸如此类,有这样缘分的,还有《女医明妃传》的谈允贤和皇上朱祁镇、《步步惊心》中的绿芜和十三阿哥……
图片源于网络因此,元宵节又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那么,除了观灯会、猜灯谜、看大戏外,古人都是怎么庆祝这一节日的呢?
舞狮子
舞狮是我国自古就有的民间艺术,表演者在锣鼓音乐的节奏下,装扮成狮子并模拟狮子的动作。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请来舞狮团队,有说是因为其能够驱邪避鬼,但发展到现在,助兴已经成为舞狮最主要的功能。
图片源于网络走百病
如其名,走百病是为了祛病除灾。相传妇女在正月十五或正月十六身着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直到午夜才算结束。
图片源于网络迎紫姑
紫姑在民间传说中是一个善良的姑娘,正月十五这天,紫姑因为穷困而死,后人为了怀念她,就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方式多为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并在有紫姑痕迹的地方迎接她,跟她说些贴心话。
图片源于网络吃汤圆
元宵节演化到今天,尽管不见走百病、迎紫姑等信仰活动,但吃汤圆这一庆祝方式还是被保留下来。天上明月,碗里汤圆,象征团团圆圆的汤圆寄托着现代人对家人的美好祝愿。
图片源于网络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在外工作的原因,越来越多的都市白领在元宵节这一天无法和亲人团聚,也无法吃到来自母亲亲手包好的汤圆,但由于对元宵节的重视,他们或选购速冻汤圆烧开食用,或去便利蜂购买成品汤圆,然后坐在落地窗前,吃一口店员加热好的汤圆,再细赏几眼窗外的圆月,仿佛借助这两样外物就可以将自己的思念带给远方的亲人。
图片源于网络元宵节就要到啦,忙碌之外也别忘了吃口汤圆庆祝下这一盛事哦!
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