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铁锁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老局长的扶贫真情记会泽县大井镇党委副
TUhjnbcbe - 2025/1/19 18:39:00
走进会泽县大井镇芦坪村委会,墙上的“脱贫攻坚、扶贫帮困、产业发展、留住乡愁”几个内容的红色大字映入记者眼帘,它就是大井镇党委副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大队长邹虎的扶贫思路。年3月,市委组织部从曲靖经开区市场监管局选派邹虎到会泽县大井镇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单位选派是信任,驻村扶贫是责任,邹虎牢记职责使命,时刻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带领干部群众真抓实干,短短两年多时间里,大井镇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带好队伍真扶贫大队长就是领头羊,如何让52名驻村队员脚踏实地的开展扶贫工作?邹虎深感责任重大。创新工作方式,提出“三争三融”工作思路,即:每一位驻村工作队员都要为工作队“争气”,为原单位“争光”,在工作上“争先”;在工作生活中与村“两委”做到感情上“融洽”,思想上“融通”,工作上“融入”。邹虎不断引导工作队员准确定位,找准位置,既要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又要做到参政不乱政,到位不越权,做个会团结干事、顾全大局的明白人。邹虎以“三讲三评”活动、工作队例会、“三会一课”、集中宣讲为契机,与驻村队员分享工作心得。在扶贫工作中要统筹好“四个结合”: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扶贫同扶智相结合,建档立卡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相结合,短期发展与长期发展相结合。做好贫困群众思想发动、宣传教育和情感沟通工作,真正把“进百姓门、知百姓情、解百姓难、暖百姓心”落在实处。“我们驻村工作队员要不断地提升自己、提醒自己、督促自己,在学中干,干中学,把群众装在心里,带着感情去扶贫,这样才能在脱贫路上不让每一个贫困户掉队。”邹虎是这样要求队员的,自己也是这么做的。深入走访扶真贫大井镇芦坪村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土地贫瘠,交通条件落后、基础设施薄弱,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传统种养植和外出务工。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户人,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户人。贫困人口多,脱贫任务重。邹虎驻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入户排查寻找致贫原因,寻找村民脱贫致富的发展途径。农家小院、田间地头、村口巷道,都有他忙碌的身影。上村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杨承富家4口人,妻子右手残疾,患癫痫多年,无劳动能力。邹虎走访得知后,动员杨承富拆除危房重建新房,享受补助政策,争取生态护林员公益岗位,帮助其妻子办理残疾证,并纳入低保。在瓦厂小组杨承勇家场子上,小型装载机、三轮车、摩托车有序摆放,杨承勇正准备拌食喂牛。杨承勇家年遭受火灾,生活困难,住着危房。邹虎积极协调,争取建房政策,带去慰问金1万元,鼓励他自食其力过上好日子。“现在房子也盖好了,养了7头牛,能卖八九万元钱,平时用小装载机也能挣点钱,生活没问题,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杨承勇信心满满地说。引进企业兴产业产业兴则群众富。邹虎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与村“两委”综合研判,决定打造“芦坪产业发展走廊”。先后引进会泽锦沃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宣泽食品公司、会泽硕茂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企业采取“党支部+企业+农户”“公司+基地+贫困户”的形式,流转土地余亩,种植山药、金铁锁、辣椒、软籽石榴等作物,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带动贫困户增收。在会泽硕茂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石榴种植基地,10多人正在除草。基地负责人赵庆发介绍,基地流转了多亩土地种植石榴,平时用工都是找当地群众,贫困户优先,男工每天元,女工70元。大沙地小组贫困户李石有家5口人,儿子、儿媳都在武汉务工,自己栽了2亩左右辣椒。“我们年纪大了,到其他地方务工也不方便,就在这点么离家近,一个月能做工20多天,挣得多元钱,非常不错了。”李石有边除草边说道。村里要长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关键。在邹虎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光伏扶贫电站、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分红正做得风生水起。引进当地龙头企业建原材料基地,采取“支部+企业+基地+农户”的形式,保底收购种植产品,增加农户收入的同时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设施建设暖民心年以来,邹虎争取项目资金余万元,修建芦坪村卫生室、道路硬化、挡土墙、桥梁,修缮芦坪村小学,进一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在威宁县哲觉镇中发村新坡小组与芦坪村桃树湾小组之间,一条安丹河隔断了彼此,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两岸群众的出行和生产生活。邹虎协调资金新建钢架桥,群众自发让地硬化链接道路。“现在太方便了,娃娃上学、走亲戚、搞生产都从新桥上走,感谢党的好政策。”今年70岁的桃树湾小组村民杨光荣高兴地说。修建办公场所、安装太阳能路灯,完善各村小广场建设,既充实了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又美化亮化村内环境。通过制定保洁员岗位职责,建立环境卫生清洁保洁长效运行机制等措施,有力改善提升了村民人居环境,让芦坪村变得更加秀美。大沙地小组和新房子小组一直以来存在饮水困难,邹虎积极与原单位协调,争取经费5万元,新建50立方米的饮用水池,并铺设入户引水管道,解决芦坪村安全饮水的“最后一公里”。党建引领促脱贫两年来,邹虎“守初心、担使命”,立足村情实际抓发展,通过党建引领补短板、产业发展促增收等,让贫困群众收入连年稳定增长,实现稳步脱贫,把致富奔小康的希望送到了群众的心坎上。邹虎先后争取资金70余万元,建设党员活动室,制作党建版面,添置必要设施设备。按时召开党员会、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不断筑牢基层战斗堡垒。“邹虎同志党建抓得牢,脱贫攻坚抓得实,是群众致富的引路人,他的扶贫情怀值得我们每一个大井人点赞。”大井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蒋先友说。“我深感幸运,心里是满满的幸福。”邹虎今年52岁,先后在罗平、沾益、曲靖经开区担任20余年的质监局局长,现在还对驻村扶贫工作情有独钟,用真心换真情,用实干赢信任。“我会一如既往的带领驻村工作队员奋战在大井镇的各个角落,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向脱贫攻坚交出满意答卷。”谈到下步工作,邹虎信心满满。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局长的扶贫真情记会泽县大井镇党委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