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铁锁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养眼,洋气,拼颜值看非遗七十二变
TUhjnbcbe - 2025/2/7 19:37:00

非遗是什么样的?

说起“非遗”,很多人不禁要发出这样的疑问。

其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

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

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它可能是有形、有声的,

也可能是无形的,比如传统技艺。

非遗项目,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人手中,延续传统,融合创新,幻化出“七十二变”。

8月9日在长春文庙广场启幕的

“精彩夜吉林·消夏演出季”第二板块——

“第二届吉林非遗节”正火热进行中。现场的非遗项目展示中,有些“颜值担当”养眼又洋气。

★徐氏中国结

巧手编制大美吉林

吉林非遗节的非遗项目展示长廊里,徐氏中国结展台前,市民朋友们好奇地看着一棵人参,“这人参年头不少了吧?”这棵以假乱真的“人参”,其实是出自徐氏中国结传承人徐晓雪的一双巧手,用绳结编制而成。这是她的“大美长白”系列作品之一。吉林的人参、鹿茸、雪花等元素,在她的手中被编制出各异形态,或是挂饰,或是摆件,美得让人忍不住去仔细看看小小绳结的奥妙。

尽管徐氏中国结有不少作品被作为“吉林礼物”,送给过许许多多的省外乃至国外宾客,尽管参与这样的非遗展示已有多次,可再次亮相吉林非遗节,还是让徐晓雪不由得感慨:让非遗不再是濒临失传的手艺,让人们看到非遗、听到非遗、摸到非遗、感受到非遗。

散场后,人们还久久不愿离去,还在说:“这么细的线,这么精的工,天呐!这人参也是编的!”这让徐氏中国结的传承者深深地体会到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未来更当潜心创作更加精美的作品呈现给吉林,甚至呈现给全世界。

★查干湖鱼皮制作技艺

非遗助力扶贫

查干湖鱼皮制作技艺的展台前,飘着一点淡淡的鱼腥味,传承人徐毳手持一张鱼皮,向人们介绍着“这是真的鱼皮”。市民好奇地纷纷上前摸摸,闻闻,“这不是做菜的鱼皮吗?凉拌鱼皮!”有市民开玩笑说。

没错!本届非遗节,查干湖鱼皮制作技艺带来了“年年有余”挂件、钥匙链等多个系列的鱼皮工艺品,深受市民喜爱。而制作这些小物件的材质——鱼皮,有些真的就是从饭店收购来的呢!

在展示的鱼皮作品中,钥匙链、挂件等制作工艺相对简单一些的,都是扶贫产品。工艺复杂一些的鱼皮画,则由经验丰富的师傅耗费较长时间才能制作完成。作为装饰,也是充满了浓浓的查干湖风情。趁着非遗节期间,快来抢“鲜”看看吧!

★郭尔罗斯布艺

布艺首饰也可以高大上

爱美的女生往往都喜欢佩戴各式各样的首饰,什么样的材质高端?金银?钻石?非遗节上,给了你一个不同的答案——布艺!

郭尔罗斯布艺带来的耳环、项链、戒指、胸针等,既融入了古典的盘扣等元素,又结合了现代气息,让不少女生忍不住驻足。据小吉了解,这只是郭尔罗斯布艺的一小部分作品,但却是精华,在国内旅游商品大赛上屡获金奖呢!

如果您有不同风格的服装,想搭配一些布艺饰品,还可以与工作人员沟通,约设计师帮您进行定制,让非遗帮您成为独一无二的最靓的仔!

★李氏葫芦画

奇妙的“三打白骨精”

李氏葫芦画是很多小朋友们的最爱,因为在巨大的葫芦上,传承人使用了刻、画等手段,又把若干葫芦根据其形状、特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每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绝版!

最有意思的是,有一件创作不久的作品叫做“三打白骨精”,经传承人一介绍,让现场的大人和孩子都看得相当乐呵。

★白氏面塑

市民现场“种草”面塑

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各色面塑作品玲琅满目、栩栩如生,有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也有现代人物、卡通人物等,都是大伙儿熟悉的面孔。让市民们不禁惊叹。

来自长春市的白氏面塑第四代传承人白春雨,希望借助这次非遗节,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白氏面塑的特点和风采:“把传统的面塑工艺与现代的一些热点元素相结合,让大家都能了解到面塑发展的新面貌,也为面塑的发展寻找到新的市场。这次活动的举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窗口,我们都很珍惜。”

这次白春雨带来的作品虽然不多,但个个都格外引人注目。因为面塑对材料的要求很高,不适合在非遗节现场制作,影响精细程度,很多市民在与白春雨交流的过程中,纷纷对面塑“种草”,打算有机会去他的工作室参观一下,给自己也做个面塑。

★赵氏烫画

变玉米叶为精品

惟妙惟肖的中华龙,活泼可爱的十二生肖,寓示农民辛勤劳作的磨盘……你能想到,这些都是用玉米叶做成的画吗?本届吉林非遗节上,玉米叶赵氏烫画第四代传承人赵广清带来了他精心创作的30件作品。

玉米叶赵氏烫画,始创于公元年,至今有三百七十多年的工艺传承,是吉林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玉米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

玉米叶赵氏烫画采用吉林当地盛产的废弃的玉米叶做原料,经过二十四道工序,综合利用国画、书法、雕刻和民间剪纸、刺绣、烙画等技术,精心绘画、剪贴、烫制而成。材料天然,不怕揉搓;画面色泽纹理自然天成,美轮美奂。在本次非遗展上,赵广清现场作画引来了众多市民围观,直呼:“头一次看见在玉米叶上作画,真是大开眼界啊!”

赵广清和他的团队创作有余幅作品,部分已被多国博物馆和友人收藏;部分被选定为中华国礼;《梅兰竹菊四屏》荣获中国文联第八届民博会银奖。第24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执委会授权为指定礼品和纪念品。

★东丰农民画

色彩艳丽博眼球

东丰农民画因夸张的造型、浓重的色彩、美好的寓意,让在场的观众无不为之惊叹,相当吸引观众的眼球。

东丰县农民画馆相关负责人程勒告诉小吉,东丰农民画是一种民间绘画艺术形式。历经百年,以关东地区民俗为养分,融合汉、满等北方民族文化元素,表现自己对社会实践的真实感受,形成自己真诚无伪、质朴稚拙的特点,以现实生活为源泉,并创作了大量的形象质朴、色彩明快、构图饱满、凝重和谐装饰性强的农民画作品。

东丰农民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早年间以手绘年画为主,包括年俗、节气等,后逐渐发展成以反映时代变化和农民心声为主。此次展出作品包含东丰鹿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是劳动人民审美意识、社会观念的反映。

★东霖草编

古法融合现代工艺

东霖草编展位,引来不少市民、游客围观,观看制作技艺展示,询问产品价格,现场热闹非凡。精致的摆件、挂件、工艺画、壁画神形各异,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编织的作品集艺术性、观赏性、收藏性于一体,深受市民们喜爱。

吉林省东霖草编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聚集草编匠人经多年钻研,传承古人草编技法、并推陈出新融合现代工艺,再结合东北本地特色原材料,形成独特的纯手工草编文化。

★木板烙画

铁笔作画,“烙”出生趣

非遗项目展示中,木板烙画相当炫酷。第四代传承人霍宗山老师现场给小吉展示了木板烙画的制作过程。皴、点、擦、涂,随心所欲,勾、描、画、刻,得心应手。线条洗练流畅,格调高雅明快,让人赏心悦目。

霍宗山老师告诉小吉,烙画又称烫画、火笔画,是民间用来美化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早先的木烙画是以烧红的铁丝为“笔”,在木板上烙焦成深浅不同的条纹而形成画面。由于画笔的限制,画面大都只能以线条来表现,很像素描。后来艺人们改用电烙铁做“笔”,把烙铁头做成各种形状,并可根据需要调整烙铁的温度,从而丰富了烙画的艺术手法。

霍宗山老师选用的是更为先进的铁笔,烙出的画面既有水墨画浓淡虚实的情趣,又有水彩写生画明快、洗练的特点,大大增强了艺术效果。本次展出的作品包含山水、花鸟、人物等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各种画面,十分引人喜爱。

★芦苇画

把大安“湿地”带回家

如果你追求环保、崇尚自然,芦苇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的画面本色天然,色泽淡雅朴素,具有浓厚的水乡特色,无论是装饰家庭还是馈赠好友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非遗节上,大安市精美的芦苇画深深吸引了很多市民。第三代传承人薛艺伟老师告诉小吉,他们创作生产的芦苇画,原材料采用大安牛心套保国家湿地公园天然芦苇,将芦苇原料制成苇篾,再经过雕刻、着色、粘贴装裱而成。每幅画的80%为芦苇的自然色,20%左右的画面经过熨烫工艺处理。正是它源于自然,使整个画面野趣横生,给人以返璞归真之感。

芦苇画以其天然环保、不变形、不褪色等特点,被称为自然的生态艺术,备受业内人士的青睐和消费者的欢迎。本次展出的芦苇画多为山水、花鸟写真。

温馨提示

1、吉林非遗节的非遗项目展示部分,将持续到8月13日,每晚19:00在长春文庙广场,共有30个展示项目。

2、吉林非遗节的戏曲展演部分,8月11日19:00演出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8月12日19:00演出黄梅戏经典折子戏《路遇》、小戏《六尺巷》;8月13日19:00演出二人转专场,免票。

3、演出将通过“吉林演出网网络视频直播平台”进行直播,在

1
查看完整版本: 养眼,洋气,拼颜值看非遗七十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