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起兮云飞扬,家住六朝烟水间。这里是胖一和雪酱的探游日记,跟您分享旅游中的所见所闻。
胖一和雪酱专栏,名曰“跟着诗词逛南京”,本文为第28篇,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吴孙皓初童谣》与南京上坊孙吴墓。
“一代宏图开建业。”东吴大帝孙权在南京建都,开创了“三国鼎立”局面。
根据《三国志》记载,孙权一共有7个儿子,分别是长子孙登,次子孙虑,三子孙和,四子孙霸,五子孙奋,六子孙休,少子孙亮。
孙权一生立嗣三次,先立孙登,后立孙和,再立孙亮。
孙登,是重盼所归的贤主,但是英年早逝,33岁就去世了。孙登去世后,孙权立三子孙和为嗣(次子孙虑已卒)。
由于“和霸之争”,太子孙和被废黜,鲁王孙霸被赐死。之后,孙权改立少子孙亮为太子,年仅八岁。
孙亮即位不久,赐死孙和,张妃自杀,而孙皓年幼,其生母何姬抚育兄弟几人长大。后孙亮废,孙休立。孙休在位七年去世。
群臣害怕幼主无法持政,重蹈覆辙。于是违背孙休遗愿立年长的孙皓为君。孙皓就是孙权孙子,孙和长子,孙吴的第四代君主,也是末代君主。
是的,也是我们本文的主人公。
话说,孙皓为人粗暴凶残,穷奢极致,采用剥面皮、凿眼睛、灭三族等酷刑,以杀人为乐。孙皓的后宫有数以千计的宫女,却还在民间掠夺少女。
而大臣的女儿,必须每年上报一次,女孩一到十五六岁,就要被“检阅”一番,供孙皓挑选,选不中的才允许出嫁。
巫史说都城在建业不吉利,孙皓便迁都到武昌。扬州的百姓要逆流输送大量物资去武昌,负担极其沉重。
左丞相陆凯是孙权留下的旧臣,直言劝谏孙皓,还引用了一首童谣,名《吴孙皓初童谣》,内容如下
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宁就建业死,不就武昌居。
尽管武昌有鱼可食用,有房屋可居住,但是百姓宁愿到建业去,即使只能饮水充饥,也心甘情愿。为什么呢?因为人民苦于孙皓的暴政,向往建业,向往那个孙权在位的建业。
孙皓迁都回到建业后,就大造新宫——昭明宫。昭明宫大小殿堂几十处,正殿叫赤乌殿。每个殿堂雕梁画栋,奢华非常。
孙皓的残暴与荒谬统治,引起许多将领的不安,他们陆续举家投降了北方的晋国。
公元年冬,十一月,晋国大举伐吴。六路大军东西并进,分别从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直逼东吴。
晋国益州刺史龙骧将军王濬,率领有楼船的水师,自武昌顺流而下。
吴军将铁索横江阻截,晋军用麻油举火熔断铁索,直抵石头城下,吴国兵将不战而逃。
眼看大势而去,孙皓叫人反绑了自己的双手,抬着棺材到了晋军前投降。孙皓,被送去了晋国的洛阳,随之一起的,还有后宫的五千多名美女。
东吴亡国之君孙皓的故事,也被唐朝大诗人刘禹锡写入《西塞山怀古》这首诗中,内容如下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人生几回伤心事?你说孙皓到底有没有为亡国伤心呢?暂且不知。我们只得从《世说新语》中,得知孙皓投降之后的事迹。
说,一次宴会,晋武帝询问孙皓,是否能做一首诗《尔汝歌》?孙皓正在饮酒,举起酒杯就对晋武帝说,“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
"全无心肝"这个成语,当年是用来形容陈后主的。其实,用来形容孙皓,再贴切不过。
如今,在南京市江宁区上坊,有一处东吴墓葬,称为“上坊东吴大墓”,是中国发现的规模最大、结构最为复杂、出土瓷器最多的大型东吴砖式墓葬,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对于墓葬主人的身份,考古专家推测有3个人,分别是孙皓、孙峻、孙坚。从秦汉到明清,帝王在登基时,就为自己修建陵墓。推测孙皓被俘虏到洛阳后,客死他乡,最终没能葬在上坊大墓里。
#夏日生活季#
相关阅读
惨剧尚有,看老虎是拿生命开玩笑吗?河南老虎趴窗,只为了偷窥!
南京一座山中寺庙礼佛,第一次遇到禁止拍照的状况,小孩小狗玩闹
青春欢畅徒步之旅,清凉山公园寻觅古迹,环宇城坐享美食、书店
在南京吃喝玩乐,没吃过百年老店刘长兴?小笼包的故事,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