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昆明市农业农村局组织邀请云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昆明理工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省农科院、云南农业大学的专家组成评审组,对《昆明市“十四五”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进行评审。
评审组认为,规划前瞻性、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强,符合国家、省、市发展中药材产业的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对昆明市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致同意《规划》通过评审。
规划评审会
回望中药材产业“十三五”
近年来,昆明市充分发挥药物资源丰富、加工企业集聚、资本实力雄厚、科研力量富集等优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稳步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
三七种植
“十三五”期间,昆明市依托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充分发挥区位、人才、科技、市场、资本和产业集群等优势,以发展道地药材、药食两用药材和特色药材为重点,打造以轿子山为中心的昆明高山优质中药材种植产区,促使中药材原料基地建设发展迅速,效益快速增长。
中药材种植面积
年:13.7万亩年:28.2万亩年均增长15.53%中药材农业产值年:11.7亿元年:23.3亿元年均增长14.77%中药材重点加工企业产值年:亿元年:亿元增幅%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建设,三七、云当归、云党参、天麻、附子、黄草乌6种中药材成为昆明市优势特色中药材骨干品种,具有进一步发展的良好产业基础。
以昆明轿子山为核心,禄劝、寻甸、东川等昆明北部地区为重点,带动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加速滇中高山高品质中药材产区格局雏形形成。
“十三五”期间,通过中药材种植累计带动贫困户3万余人脱贫,其中脱贫建档立卡户近人,为东川区、禄劝县、寻甸县脱贫摘帽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药材助力脱贫
昆明市中药材企业随着产业的发展,数量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从事中药材产业的企业由年的家增加至家,专业合作社由27家激增至家,企业从业人员1.5万余人。
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
三七种植面积6.3万亩
种植面积超过亩云当归、云党参、天麻、滇重楼种植面积亩—亩续断、黄草乌、牡丹(药用)、白及、附子、生姜、香砂仁、丹参、厚朴、云木香、金铁锁、银杏、黄山药、葛根、滇黄精昆明高新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聚集了全省80%规模以上生物企业和中药材加工企业,拥有国家级、省市级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形成了集仓储物流配送、现代饮片GMP生产、产品展示交易等功能为一体的产业集聚区。
“十四五”有八大任务
《昆明市“十四五”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以轿子雪山周边为重点的滇中高山高品质中药材产区为产业发展中心,六大品种为骨干,中药材产业八大主要任务为:
八大任务狠抓良种繁育基地规范化种植基地林下高端产业基地产业主体培育产业加工基地市场营销体系打造产业品牌创新引领发展
昆明高山中药材质量优异
按照《规划》
昆明市中药材产业总体目标为:
到年,力争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35万亩,实现农业产值30亿元以上,饮片加工和提取物产业产值亿元,综合产值亿元。
形成以中药材种植为基础,饮片加工和提取物加工为重点,健康养生为突破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把昆明市打造成为我国极富特色的滇中高山高品质中药材产区、中药材精深加工示范区、中药材科技创新示范区、面向南亚东南亚天然药物原料产业辐射中心,持续提升昆明市中药材产业在“健康生活目的地”和八大重点产业中的影响力。
来源:健康昆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