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伟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这是初唐诗人苏味道笔下灯火辉煌的“神都”洛阳,熙攘的夜景自古以来就是国力强盛、城市繁华的象征。
重庆夜景的魅力和人气,不是吹出来的,而是靠游客们口碑的沉淀,实打实摆在那里。重庆又该如何更好利用这一独特资源,发力夜景经济,实现城市品质的升级呢?
对于有着“两江”“四山”“山城步道”这样颇具特点的地形地貌和城市景致的重庆而言,需要将璀璨夜景从城市名片这样的“面子”要素,转变为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和文化强市的一大“风口”。
夜光图
华灯初上,夜色迷人。从伦敦到北京,从苏州到深圳,夜景经济正成为国内外不少大城市青睐的重要经济发展引擎。毫无疑问,重庆需要在夜景经济这一城市竞争的“新赛道”抓住“风口”。
我们不妨选择一张由卫星拍摄的成渝夜间灯光图(以下简称“夜光图”),看看我们能发现什么?
图片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且看双子星独大成渝城市群何时走向产业联动?》,/10/19
我们看到,成都平原不愧是“天府之国”,摊子铺得比较大,成都周边的德阳、简阳等地与成都实现了一体化发展,在图上的体现就是连片的灯光。
而重庆的夜光区域被四山分割和限制,光一个中梁山就把西永、西彭等与主城其他区域几乎分割为“两个空间”,主城这些年“向北”“向南”“向西”“向东”的步伐实际上是在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的“夹缝”中积极寻找发展空间。
摄影丨新浪微博三慢子重庆最近年来的发展着实快,先是“湖广填四川”为重庆引入了大量移民。随后的开埠、抗战、解放、三线、直辖等一个个时期,重庆城市区域在不断扩大,工业化、城市化程度在不断加深,从渝中那么“巴掌大”的一块地方,发展成为可以与四川盆地的传统“老大”成都一较高下,乃至具有全球、全国影响力的城市。
年前,人们在江北城欣赏重庆府城的万家灯火,50年前,人们在枇杷山和鹅岭看着城市的夜晚在一天天变“靓”,今天的我们在游轮上品味两江汇流处的璀璨光影。重庆的夜景正在变得越来越丰富,人们欣赏夜景的方式也在日益多元化,这些都是重庆发展夜景经济的宝贵资源。
“家底”
从乾隆时代的“龙门皓月”“字水宵灯”等“巴渝十二景”,到现在的两江夜游、南山观灯等“招牌项目”,重庆璀璨的夜景已享誉国内外近年,但问题也不少。
正视重庆夜景经济的“家底”和不足,才能找准方法路径,逐步接近发达国家市民消费60%以上是在夜间时段完成的这一水准。
摄影丨新浪微博三慢子重庆夜景经济目前的“家底”如何?
从夜景旅游资源来看,重庆总体上的夜景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其一是昼游资源的延伸,比如南山一棵树观景台、北滨路、千厮门大桥、重庆大剧院、安居古镇、四面山的夜游项目。其二是特色夜景资源,比如两江夜游、温泉夜游、山城夜游等。总体上来说,重庆丰富的旅游资源并没有充分转化为夜游吸引力,夜游景区规划和夜游线路设计较乏力。
从夜景旅游市场来看,重庆夜游最主要的市场的是外地游客,同时城市的夜生活消费群体正在稳步扩大。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的数据显示,年,重庆接待境内外游客5.9亿人次,接待量在全国排名中属第一梯队,但旅游总收入只有4多亿元,赶不上毗邻的四川、贵州等地。
与这组数字相对应的是,每天夜晚解放碑、千厮门大桥、洪崖洞等著名夜游景点常常游客爆满,很多只是拍拍照、尝点小吃之类的“穷游”,重庆在鼓励游客消费方面尚需加力。
摄影丨新浪微博三慢子从夜景旅游形象来看,重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8D魔幻城市”,为夜景旅游提供了较多可以阐释和发掘的引爆点。蜿蜿蜒蜒的两江,高高低低的城市天际线,为游客提供了山地城市旅游的猎奇印象和体验;多光源多景致的夜间景观促进了夜景经济的繁荣,观音桥、解放碑、弹子石等几大商圈为游客购物带来便利。
但是城市夜间班线缺乏、夜景与商业资源的协调性不够,城市公共服务资源尚不能满足游客量暴增的需要,这些问题制约了夜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从夜景旅游产品来看,重庆的夜游品牌项目库初具规模,以江景、美食、奇幻、动漫为主打的洪崖洞,以观景、爱恋、山城为主打的南山一棵树,以江景、游轮、商务、高端为主打的两江夜游项目。
但是,重庆还是存在着白天旅游品牌较多,夜间旅游产品相对较少,夜景旅游产品较单调,产品的文化性、休闲性和科技感不足等问题。
竞争力
在全国范围中,重庆夜景经济的竞争力又如何呢?目前由新一酱·知城连续2年发布的“知城·夜生活指数”是一套比较成熟的测评体系。
下面我们主要基于这个指数2年来的总体排名和分项排名变动,来看看重庆夜景经济情况:
在总体排名上,重庆从年度的51.83分(第11名)跃升到年度的67.37分(第6名),这反映了重庆夜经济发展的总体上良好势头。但与排名靠前的城市相比,重庆仍有一定差距。
图片来源: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中国城市夜生活指数,谁比北京上海更浪?》,/04/01
在分项排名上,酒吧数量指标里,重庆从年的家(第6名)上升到家(第5名),虽与年度排名第一的成都(家)和排名第二的上海(家)还有一定差距,但总体上重庆市的酒吧增长速度较快,酒吧休闲文化渐具规模。就连阿里巴巴的马云,去年都忙里偷闲,前往观音桥九街的酒吧,体验了一番重庆的酒吧文化。
在年度新增的夜间电影放映场次指标里,重庆平均为.16场每天,排名第7,与排名第5的杭州(.17场/天)、第6名的成都(.88场/天)差别并不大,反映了近年来重庆在夜场电影产业建设上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
此次比较有特色的是夜餐厅指数,目前重庆的夜餐厅占比与上海、广州差距不大,劣势主要在夜间餐厅的多样性指数上,该指标得分为0.86,低于上海(0.94)、广州(0.90),反映了在夜间餐饮的国际化、多样化和创新性上,重庆需要进一步发力。
摄影丨新浪微博三慢子值得注意的是,“知城·夜生活指数”在对年度的测评中特别强调了夜间公交覆盖率指数和地铁平均末班车指数,重庆在这两个指标中均尚未跻身前9名,这反映了夜间通勤能力建设上,重庆与北上广深差距不小。
重庆在夜景旅游相关资源的宣传上是否给力呢?笔者随机用百度搜索了“重庆夜景”关键词,共有1.31亿条搜索记录,其中既有驴友、携程等平台上的各种游记,也有媒体关于重庆夜游的相关报道。与之相比,“上海夜景”(1.33亿条搜索记录)、“广州夜景”(1.09亿条搜索记录),这彰显着重庆夜景话题在网络上的热度。
在夜景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上,重庆此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