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铁锁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元宵丨祝您人圆事圆花好月圆
TUhjnbcbe - 2025/2/27 17:54:00

元宵又称上元节。“宵”指晚上。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的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的年味活动推到高潮。

元宵节起源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在历史的车轮中的,元宵节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

东汉明帝时,明帝提倡佛教,佛教有正月十五观灯的习俗,明帝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也就形成了元宵赏灯。

唐朝,国力空前强大,元宵赏灯十分兴盛,无论是京城或是乡镇,处处张挂彩灯,人们还制作巨大的灯轮、灯树、灯柱等,满城的火树银花,十分繁华热闹。

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宋朝时,元宵节是一个狂欢的节日。这一天,妇女赏灯游玩,通宵达旦,没有了“男女之别”,男女混淆游玩。

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写道: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宋朝的元宵节,赏灯五天,人们逛灯市,猜灯谜,人们将各种灯谜写在纸条上,贴在花灯上,猜中的人还能得到小小的奖励。这种娱乐益智的活动受到人们的喜爱,广为流传。

明朝时,灯节持续的时间更长,自正月初八到十七整整十天,以显示歌舞升平。清朝时,民间灯会盛行,灯火璀璨,且精致奇幻。

正月十五元宵夜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传统的过年,一般是到元宵节止,也就是说,元宵节既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象征过年活动的结束,因此,我国很多地方至今仍把过元宵叫作“出节”。

如果说春节是过年的开始,那么元宵节则是过年的结束,那么元宵节过后,人们就开始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了。

元宵节狂欢

世界上不少国家有狂欢节,元宵节具有西方狂欢节的基本特征:

一是全民同欢。《隋书·音乐志》记载,隋代元宵庆典甚为隆重,表演者达三万余众,奏乐者达一万八千多人,游玩观灯的百姓不计其数。

唐代元宵节更是盛况空前,中唐以后,元宵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

二是没有等级、尊卑之别。元宵节一切平常的规范均不存在,君民同乐,君臣同欢,臣民同庆,万众狂欢。

三是没有女性禁忌。传统社会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男女交谊的机会。北宋欧阳修有诗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最后名师荟祝大家元宵节快乐,新的一年人圆事圆花好月圆。记得吃元宵呀。

1
查看完整版本: 元宵丨祝您人圆事圆花好月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