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铁锁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五星乡发展特色产业打牢群众致富根基曲靖
TUhjnbcbe - 2025/3/23 10:21:00

会泽县五星乡依托地理优势和气候特点,以“基础强、产业兴、群众富”为目标,引进一批优质企业、种植大户发展高原特色种植产业,培育“有特点、销路好、能增收”的产业项目,带动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双增收”,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农业提质增效。

优化环境引产业

五星乡实行水、电、路、林、地和人居环境综合治理,为招商引资,优化产业结构奠定良好基础。夯实交通基础,完成交通基建投资1.59亿元,提质改造乡村柏油路、村组公路,全乡公路里程达.18公里。一条条硬化道路犹如一条条玉带,把各自然村与外面的世界联系起来。路好地流金,路通财源来。通村路成了致富路、幸福路。夯实水利基础,从引水入乡开始,投资万元,完成水利工程件,改造中低产田地亩,改善灌溉面积余亩、除涝面积亩。完成投资万元的五星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年争取资金万元,建设石龙片区冷浸地排水沟渠;年,投入资金余万元,建设石龙片区、红石岩村高标准农田,改造后的农田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原来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地”。

夯实电力基础,投资万元,新增配变压器15台,完成农网改造升级台区19个,架设线路28公里,解决农村“用电难、用电贵”。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农村广播电视和通信网络覆盖率达到99﹪。开展城乡环境整治行动,集中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改善居住环境;建成红联集贸市场、美丽家园集中示范点等一批民生安居工程。昔日村庄里最难管理的“草堆”“粪堆”“柴堆”逐渐变成了今日的“果园”“菜园”“家园”,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昔日的“烂海子”变成了“集宝盆”,五星乡成为企业投资的首选地。外出打工的农民也纷纷返乡创业,承包土地,搞起了特色种植。5家企业、10户种植大户纷纷入驻五星辖区,引进品种多达30多个。重楼、黄金梨、娃娃菜、甜脆豌豆、青花、山葵、北美冬青等农产品冠上五星出产的标志,形成“乡外引资引智、乡内兴产创业”的产业发展格局。

市场需求定产业

市场需要什么,农户就种什么,市场需要种成什么样,农户就种成什么样。按照市场需求、订单协议定产业,组织农户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实现零风险、零损失,高产出、高收入。这是五星乡避免盲目种植、一哄而上,实施精准施策、发展产业走出的一条成功之路。五星乡中药材的发展就是范例。年,借助云南白药集团挂钩帮扶契机,五星乡与云南白药集团签订中药材种植订单,建立“政府+公司+支部+基地+贫困户”帮扶机制,择优确定乡内2家龙头企业负责抓好种苗供应、技术服务、生产、管理及收购工作。采取干部带、群众跟、连片种方式,规模发展中药材种植。云南白药集团结合自身需求,每年在五星乡建立金铁锁、当归、草乌、等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亩,为种植户提供产前信息咨询、产中跟踪服务、产后订单收购,减少农户中药材种植市场风险,自然灾害风险,让老百姓吃下“定心丸”。自以来,全乡中药材总产值达到了万元。

五星乡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引进云南正绿种植有限公司,投资余万元,建成基地亩,按照订单流传土地,规模种植娃娃菜、甜脆豌豆、青花等有机蔬菜,销往香港、台湾等地区和东南亚国家。五星乡黑土村村民刘正华,在主抓全乡产业专干冯兴权的动员下,由公司统一提供种子,农药,化肥,按照公司的技术规范在规定的时间下种、盖膜、浇水、施肥。目前,正是甜脆豌豆采收的季节。刘正华种植的2.5亩的豌豆尖在第一发采摘中,产量达到了公斤,公司按照订单每公斤6元收购,第一发就实现了多元的收入。至少按采收5发计算,这块地至少可实现3万元收入。刘正华尝到了按标准种植、订单收购的甜头。

创新机制强产业

政府引路,协调指导。五星乡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提高为企业办事的便利度,提升企业的开办速度,对重点项目“一事一议”、最多“跑一次”,加快项目落地,以培育本地种植大户为主、引进外地企业为辅,先后培育本地种植大户16户,引进云南正绿、会泽润晔科技、会泽冬景园艺3家龙头企业落户五星;引导组建石龙村龙申种植专业合作社,实行“反包倒租”“集约租赁”的土地流转的模式,由合作社集中流转土地余亩,集中经营,规模发展。在干松林、披戛、包谷箐、野猪冲、石龙5个村组建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先后整合产业扶持资金万元,集中流转土地余亩,实现企业、大户和贫困户3方受益。

干部带路,帮扶服务。开展脱贫攻坚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为特困户“开小灶”。由各村排查出5—8户缺资金、技术的特困户,由云南正绿种植有限公司和会泽润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免费提供种苗、化肥、农药,农科站提供地膜,组织脱贫攻坚包村人员、驻村工作队人员、村委会人员、党员帮助人均种植0.5亩特色产业,农户负责管理、采收,种植产品由两家公司进行收购。“兜准、兜住、兜牢”全乡户名特困群众收入。

企业铺路,技术指导。采用“分棚到户”模式,企业新建山葵钢架大棚个,负责抓好种苗供应、生产、管理、技术服务及收购工作。其中90个大棚分给45户农户(贫困户10户),由农户直接负责大棚管理,基地负责按工作天数和产品计量相结合来支付农户工资。平均每个大棚支付给农户工资元,有效地促进农户增收,山葵产业提质增效。

科学规划布产业

张晓华是会泽钟屏街道鱼洞社区人,在北京从事花卉种植产业10余年。年落户五星乡大坪子村,流转土地种植高档观果类花卉——北美冬青亩,现在已达亩,建成了云南最大的北美冬青种植基地。年,“冬日红玛瑙”——北美冬青销往上海、广州等城市供不应求,再过2年,进入全面盛产期,形成上亿元产值;红露、烟霞3号、华硕等优质苹果进驻大坪子,会泽棵发种植有限公司在大坪子村的荒地、荒山、滑坡,种植苹果1.1万株,套种优质马铃薯亩;张志荣是会泽小乌龙水果种植专业户,两年前,在大坪子村引进云南红梨、山东黄梨、金花梨等优质水果梨枝条进行嫁接,全面提升黄金梨的规模和品质。在他的示范指导下,发展黄金梨亩,千亩黄金梨俏销云渝川。大坪子村是五星乡合理布局产业,围绕“高原、生态、特色、品牌”发展思路,调优、调特产业结构的缩影。一直以来,五星乡充分利用光、热、水、土、路等优势,结合资源、基础条件、市场空间、群众需求要素,规划先行,多元化选择脱贫产业,科学制定“一路两线”(渝昆高速公路、省道S线、线沿线)、“一带一园”(石龙特色产业种植带、会泽县五星轻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中间槽子蔬菜、鱼虾,两边梁子花果、辣椒,以蔬菜、水产、果树、花卉类为主打产品,形成“乡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业,户有增收产业”扶贫格局,并由传统种植的洋芋、苞谷、豆子“老三篇”向蔬菜、花卉、中药材“新三篇”转变,农业由“低产出”向“高效益”迈进。

今年五星乡在石龙产业带种植蔬菜余亩、种植葡萄50余亩,养殖水产余亩,大坪子村种植黄金梨余亩,北美冬青亩,红石岩、干松林村、黑土村种植新品种辣椒余亩,形成鱼、虾、果、花种植核心示范区,有效带动周边群众人发展特色种养和务工创收,贫困户每年通过出售农家肥、土地流传和就近务工,每年每户可增收元以上。

县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陈晋编辑:罗丽红

1
查看完整版本: 五星乡发展特色产业打牢群众致富根基曲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