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曰“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远而望之,若华然,故曰华山”。华山以险而得名,自古华山一条道。登华山多为夜爬,在悬崖绝壁中,勇士们所带电筒光星星点点,甚为壮观。听闻,一直不敢爬华山,若干年后,终于鼓足勇气上了一次华山。华山之壮美之挺拔之卓绝,英冠五岳,后悔为什么不早来。
北峰初露
金秋的晨,坐缆车上北峰,迈过了登山最险要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北峰米,四面悬绝。北峰云台峰有真武庙,有华山论剑之大石头,有李白诗“石作莲花云作台”。云台峰上环顾四方,太阳的光辉已经渲染了周围的山峰。
路过“解放华山纪念碑”。年,神兵天降,英雄智取华山。现在,通往北峰又修了上华山的第二条道“智取华山道”。
开始攀爬主峰的道路。擦耳崖,一面是向外凸出的悬崖壁,一边是深不见底的万丈深渊。手抓铸铁栏杆和铁链,唯恐被山势逼下悬崖,身体紧贴崖壁慢慢侧身而过,耳朵擦着岩壁,顾名擦耳崖。
擦耳崖周围摩崖石刻很多。攀山的道路千折百回。
回看来时路,啊!苍龙岭,一条刃形山脊,苍黑色,势若游龙。看游人在上面行走,觉得心旌神摇,如置云端。
过了苍龙岭,路两边青松成林,风景秀丽,便是五云峰。五云峰以松石为名,因位置居东、西、南、北四座主峰中央,也曾称为中峰。
踏过石门,穿过五云精舍。上金锁关。这是一座城楼般石拱门,上阶石梯铁链挂满了铁锁,重重叠叠,红绳彩线飘舞,金锁锁心。金锁关,始建于唐,是通往东西南三峰的咽喉要道,锁关后则无路可通。杜甫有诗赞“箭栝通天有一门”。
在三峰路口,往东峰去。正值深秋季节,松翠枫赤,徜徉在五色彩云中。
东峰形胜
东峰,称为朝阳台,海拔米,是华山著名的观日出地方,峰顶有一平台,居高临险,视野开阔,崖壁上有天然石纹,象一巨型掌印,称之华岳仙掌。
上朝阳台,往下俯瞰,那是著名的下棋亭,据说赵匡胤曾在这里和陈抟老祖下棋,棋败,将华山输给陈抟,亭遂得名“*棋亭”
到下棋亭的必由之路,是著名的鹞子翻身。路凿于倒坎悬崖上,下看唯见寒索垂于凌空,不见路径。
要不要下去?抵不住*棋亭的诱惑,翻下去!
所谓险处,为一面崖坡,高二十多米,上面仅凿了几个足窝。腰拴保险绳,爬在岗石上,面壁挽索,以脚尖探寻石窝,小心翼翼,一步一个坑交替而下,其中有一小段只有一边铁链可以抓握,真如鹰鹞一般、左右翻转身体才可通过。
多少次,在书中、在图片、在世人传说中,现在,它,在风中、在云中,在我的眼前!下棋亭孑然矗立,亭内,一石桌,两个石凳。
亭旁,石壁上有“博台”两字。汉武帝时有个叫卫叔卿的人,服用了云母,成为仙人。某日,乘着*驾着云,从天而降,来到武帝的殿前,晃来晃去,继而消失无踪。晃得武帝心神荡漾,派叔卿之子到华山去寻。其子到朝阳峰上,望见他和几位仙人在此处做博棋的游戏。由此,人们把此地叫博台。后来,因为陈抟和赵匡胤在博台上下过棋,人们在这里筑铁亭一座。现铁亭已毁,是眼前的石亭“下棋亭”。
说到这里,神思立刻缥缈。陈抟老祖,岁,神仙!老祖喜好易经,手不释卷,自号扶摇子,著有《指玄篇》、《易龙图》、《先天图》、《无极图》等神仙书著。继续神思,王重阳创建全真道派,弟子郝大通等,在华山长期居住传道,开创华山派,华山成为道教全真派的本山,全真道场。
千古残局,何解?
在下棋亭旁,看南峰。
南峰聚仙
南峰,是华山最高峰,海拔.90米,也是五岳最高峰。南峰由东顶松桧峰,西顶落雁峰组成,“如人危坐而引双膝”。我们看,此峰彼峰,早已分不清,看到的是处处绝壁,处处高峻。
自东峰南坡下,经过二仙龛和紫气台,沿崎岖小径,看见南天门。
穿过南天门。站在悬崖上,看聚仙台,一丈见方,三面悬绝。传说轩辕皇帝曾在此会群仙。“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历代的文人们在这里豪情大发,赋诗挥毫石壁上。峰顶摩崖题刻处处皆是。
在悬崖上,看下面,人们正排队去长空栈道。长空栈道是全真弟子、华山派宗师贺志真建,贺真人为石匠出身,才有此本事能在万仞绝壁凿筑修行。栈道上挂在悬崖绝壁边,铁索横悬,搭成尺许路面,下由石柱固定,游人面壁贴腹,屏气挪步。长空栈道是华山险道的险中之险。
通往栈道的石壁上写着“悬崖勒马”四个大字。止步!止步!勒马止步。
天近咫尺,星斗可摘。
如丝如缕,如帛如绵。
如临天界,如履浮云。
华山是一块浑然花岗岩巨石。资料说华山花岗岩形成期距今约万年左右,在漫长年代中,地壳运动着,时快时慢,时断时续,上升下降,北翘南俯,东西交汇,割切撕裂,加之雨水、阳光、冰冻、流水,花岗岩露出空间。纵横的断层和节理,将完整的花岗岩体分割成大大小小的岩块,让我们看到今天这座峻秀的山峰和许许多多奇形怪状的岩石。
南峰上,看下棋亭。一副皱山水。
从南天门下来,路过避诏岩。东西两岩相对而出,中间形成槽沟。东岩前倾悬空如覆,岩壁布满石窝状蜂巢。岩腹间凿石穴,洞额镌刻“避诏岩”三字,相传是陈抟手书。宋太宗下棋走后,思贤若渴,赠诗:“曾向前朝出白云,后来消息杳无闻。如今若肯随征诏,总把三峰赐予君”。老祖回函:被白云留住,饮玉泉之水,聆松下之风,咏日月之清,笑云霞之表。老祖潜在洞里不出来,岩石因而得名。
坐落在南峰松桧峰上的金天宫,是祭祀华山神的主庙,级别最高。
白帝少昊,华山神也!唐玄宗封他为“金天王”,元世祖忽必烈封他为“金天大利顺圣帝”。写到这里,晕了,汉唐宋元,各皇帝,都信奉*道,拜仙求神。华山,是道教独占,佛教从未涉足的名山圣地。
松桧峰上,举目环视,群山起伏,苍苍莽莽,尽收眼底。
领略华山的高峻雄伟博大气势。万种俗念,一扫而空。
从南峰往西峰去途中,有—座小山峰,建“纯青宫”,传说太上老君和铁拐李,都曾在此炼过丹。这就是炼丹炉。
如墨山水,再看一眼,令人如痴如醉!
西峰论剑
远看,一条巨龙,石色苍黛,陡峭巍峨。这就是华山山形的经典代表。这就是西峰,华山最秀丽险峻的山峰!
敢不敢过去?
爬过山脊,来到西峰翠云宫。翠云宫为西峰上的主要建筑,也是山上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座建筑。年代已经久远。大殿屋顶长着杂草。
宫前一洞,洞上石瓣如莲花,人称太乙莲台,洞旁石壁题刻琳琅满目,草隶楷篆,互相辉映。
翠云宫后,有一巨石中间裂开,如被斧劈,名“斧劈石”。石旁置铁斧一把,上铸“仙家宝斧,七尺有五,赐于沉香,劈山救母”。小沉香,历尽千辛万苦,在仙人的帮助下,大战二郎神,拿到宝莲灯,举起开山神斧,奋力猛劈,华山裂开,救出母亲。
西峰称为莲花峰。峰顶的一面,直立如刀削,空绝万丈,人称舍身崖。照片是我自下往上看西峰顶的景象。
知途知返,坐西峰索道下山了。路过华山气象站,望着工作人员下班的背影。
告别之时,让我再看你一眼,感受风流雅士唐寅“白缘襕袗碧玉环,身于世事玛相关。风情抵老如潘朗,颠倒骑驴过华山”的神仙意味。
傍晚,天空下起小雨,烟雨蒙蒙。车站,就是离地。
华山,风景绝秀,优美的神话给它罩上神奇的面纱,这里是神仙出没的地方!
华山,依山势构筑的道观庙宇石室洞府,藏幽罗奇,招人寻迹。它,吸引了帝王前来祭祀朝拜。它,吸引庶民百姓善男信女前来访圣祈福,寻求精神的依托!
华山,雄险神奇的山体形象,是道教所追求的理想的境界,是千百年来向往的修炼之地。华山道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厚重载体,华山全真派道教构建了华山的整体人文精神,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人格理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