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棉花采收已近尾声。无棣县西小王镇小屯河北村,农户陈斌正将最后一批棉花装车:“这是上次企业来拉装不了剩下的,有七八百斤,今天我直接给送去。”
36岁的陈斌是村里的种棉大户,今年种了亩,占到全村种植面积的一半还多。陈斌说,5年前,他还在外地开货车,那时,因为种棉效益越来越低,村里种棉花的越来越少。年,无棣县发展机采棉项目,又赶上那年天旱,棉花收成好,亩均纯收入达到八九百元,于是,他便回村种棉花。
无棣县西小王镇小屯河北村棉农杨洪新今年种了24亩棉花,毛收入4.5万元以上。图为杨洪新在晾晒棉花。
也是从那一年开始,各类补贴纷至沓来。“年各种补贴加在一起,一亩补元,年到年,补贴略有下降,但也达到了每亩元。”陈斌说,去年和今年的补贴,因为补贴*策有变,他还没领到手。
但就算没有补贴,村里人预估今年陈斌的纯收入在万元以上。
小屯河北村有户、亩耕地,今年种棉花的农户有多,面积达到了多亩。“都说种棉花不赚钱,其实就是种得太少。”村*支部书记陈子收说,在小屯河北村,全村农户的种植面积没有少于20亩的。
同村的杨洪新今年种了24亩棉花,毛收入4.5万元以上。“现在种棉花比过去省一半人工还多。”杨洪新说,打药、培土等用工量大的,基本都用上了机器,有空闲了就可以出去打工再赚点钱。
在小屯河北村,棉花采收是种植成本最高的一个环节。“棉花机收*用得多,西小王还是人工采收为主。”陈斌介绍说,山东不如*气候干燥,七月、八月又是雨季,棉花烂铃、霉变的多,另外山东棉花落叶不如*彻底,机收带到棉花里的杂质就多。“为确保棉花等级,我还是坚持人工采收。”陈斌说。
不过这两年,当地一直在推广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不仅仅是到棉花成熟时用机械采收,而是涉及到选择适合机采的棉花品种、农艺栽培模式、田间生产管理等诸多环节。”西小王镇分管农业的负责人刘风利介绍说,西小王镇构建了“企业+合作社+基地”的农机产品研发、生产、推广模式,并采取农机和农艺相融合的方式,对棉花种植模式进行宜机化改造,大力引导农民开展规模化种植、机械化生产,进一步提高了农户的植棉积极性。
目前,全镇棉花种植面积达到6万亩,一半以上棉农植棉规模在50亩以上。
蓬勃的一产,带来了二三产的快速发展。无棣县西小王镇先后建成24家棉花关联企业,带动就业人以上。图为山东世耀农业发展集团的一个车间内,工人正在作业。
蓬勃的一产,带来了二三产的快速发展。西小王镇先后建成世耀农业、旭尧纺织、诚宸实业等24家关联企业,包括皮棉加工企业、纺纱企业、织布企业、家纺企业等,形成以棉花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镇域内年可实现籽棉购销15万吨,加工皮棉4.5万吨,生产各类纱8万吨,棉布0万米、家纺产品32万件,带动就业人以上。
“和*棉相比,我们更愿意使用本地棉。”山东世耀农业发展集团总经理曹志红介绍说,本地棉有成本优势,相同质量棉花,一斤比*棉低0.2元,且收购集中,质量可控,杂花、杂棉少,企业用起来更方便。因此,世耀农业在当地大力发展订单棉,现在,订单面积达到多亩。
对于种植面积达到亩以上的植棉大户,世耀农业还给予二次分红。“一般在来年3月,棉花收购全部结束后进行二次分配。”曹志红说,去年分红达到20多万元。
记者:郭杰
通讯员:蒋惠庆韩静编辑:段书强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农村大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