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筐子都摘满了,再拿几个过来!”12月以来,武威市民勤县大坝镇城西村温室大棚内村民们正忙着采摘,田间欢声笑语不断。
“人参果就是他们的“金蛋蛋”,每天一出货,就‘生’钱了。”问及种植人参果的收益,魏芳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今年种了两棚人参果,到目前已卖了1万多元,棚里的秧上还能连续采收4个多月。”
人参果被医学界称之为“生命之火”“抗癌之王”,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耐瘠薄、抗寒冷、抗盐碱,是一种生态适应性较强的草本植物。自年引入民勤县,重点以日光温室种植方式为主,经过十多年的试验示范和逐步发展,现生产规模达到座,面积近万亩,已成为全县日光温室生产的主导品种,引领着民勤农业高质量发展。
民勤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芳介绍说,随着该县日光温室生产规模的逐年扩大,土墙全钢架三代结构温室的广泛普及,温室人参果种植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一年一大茬的周年生产模式,其生产的人参果果肉厚实多汁、淡雅清香、风味独特,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含量较高,营养价值及其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
为持续放大人参果产业优势,促进产业扶贫、助力脱贫攻坚,民勤县在全面认真调研、分析市场的基础上,采用“公司+合作社+中心+村集体+农户”的运营模式,打造西北地区设施最完善、规模最大的人参果专业育苗科研基地,大力开展人参果关键技术科研攻关,集中突破人参果产业发展技术“瓶颈”,提高技术产量产值,推进人参果向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效益化方向发展。
入冬以来,民勤县人参果育苗中心异常忙碌,佩戴口罩,身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将经过茎尖培养、高温脱*方法培养出的脱*试管苗,再经隔离驯化、定植,无*育苗侧枝采集、扦插育苗措施,繁育出生产用苗,投放市场,用于生产。
“人参果茎尖组培脱*快繁技术,着力解决民勤近年来因种苗带病*而引起人参果生产中出现的僵果问题,使其皮薄、口感更好、果型美观一致、产量更高,以达到优质、高效和低成本的目的。”育苗中心负责人詹全民介绍,育苗中心年育苗能力达万株,从年生产期开始,分区域统一供苗,可满足全县日光温室人参果苗木需求。
据了解,目前,民勤已成为西北乃至国内设施栽培人参果的最大产区,全县人参果棚均产值达到元,棚均纯收入达到元,被中国蔬菜流通协会授予“中国人参果之乡”称号。
写稿人:王新惠
转载网址:中新网甘肃
编辑:*媛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探索实践——肖玉蓝对无糖微繁殖的不懈坚持
组培大讲堂之专利技术分享——二歧鹿角蕨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