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州)中医药管理局,局直属(注册)医疗机构: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中的作用,积极开展中医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有关工作,我局组织专家,讨论拟定了《-00年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预防建议处方》,现予公布,请你们在工作中参照使用。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
00年1月1日
-00年冬春季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建议处方
01
组成
金银花30g连翘30g芦根30g
竹叶15g薄荷15g荆芥15g
桔梗15g生甘草15g藿香15g
0
用法
熬药时每剂泡水30分钟,熬开15分钟,熬水三次共ml,日1剂,每日次,每次00ml。以上处方仅作为预防用药,儿童用量酌减。如已出现发热等症状,请到医疗机构就诊。
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中医药干预建议处方(试行第一版)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特色和优势,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00〕66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如下干预建议处方,该处方为根据目前掌握的临床资料提出的基础处方,临症加减。。一、急性期
(一)风热夹湿证
症状:发热,不恶寒,口渴,不欲饮,咽干咽痛,干咳少痰,口淡无味,不思饮食,胸闷,脘腹痞满,或呕恶,倦怠乏力,大便质稀软不爽,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数。
治法:辛凉解表,芳香化湿
处方:银翘散、藿朴夏苓汤合方加减
银花30g连翘30g荆芥15g牛蒡子15g薄荷15g桔梗30g杏仁15g广藿香15g厚朴15g茯苓30g法半夏15g豆蔻15g薏苡仁30g白扁豆30g焦山楂30g建曲15g芦根30g
煎服方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15分钟,连续熬3次,将3次所熬药液混匀,每次ml,每4小时一次,一日一剂。
(二)风寒夹湿证
症状:发热,微恶寒,头身疼痛,干咳无痰,口淡无味,不思饮食,胸闷,脘腹痞满,倦怠乏力,大便质稀软不爽,舌淡,苔白腻,脉濡。
治法:辛温解表,芳香化浊
处方:荆防败*散、藿朴夏苓汤合方加减
荆芥15g防风15g川芎15g白芷15g薄荷15g桔梗30g广藿香15g紫苏叶15g厚朴15g炒白术30g法半夏15g建曲15g薏苡仁30g茯苓30g豆蔻15g杏仁15g焦山楂30g白扁豆30g芦根30g
煎服方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15分钟,连续熬3次,将3次所熬药液混匀,每次ml,每4小时一次,一日一剂。
(三)湿邪郁肺证
临床表现:低热或未发热,干咳,少痰,咽干咽痛,倦怠乏力,胸闷,脘痞,或呕恶,便溏。舌质淡或淡红,苔白或白腻,脉濡。
治法:化湿解*,宣肺透邪
处方:麻杏薏甘汤、升降散、达原饮。
蜜麻*10g杏仁15g草果10-0g槟榔10-15g蝉蜕5-10g连翘10-30g苍术10-15g桔梗0-30g*芩15g牛蒡子15g生甘草5-10g。
煎服方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15分钟,连续熬3次,将3次所熬药液混匀,每次ml,每4小时一次,一日一剂。
(四)湿热蕴肺证
临床表现:发热,渴不喜饮,胸闷倦怠,头身困重,痰不易咯出,口淡无味,不欲饮食,大便不爽,舌红,苔白*腻或*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宣肺、芳香化湿
处方:清气化痰汤合藿朴夏苓汤加减
陈皮10-15g杏仁10-15g*芩10-15g瓜蒌皮10-15g茯苓15-30g藿香15g厚朴10-0g青蒿0-30g芦根0-30g金银花15-30g太子参30g生甘草5-10g
煎服方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15分钟,连续熬3次,将3次所熬药液混匀,每次ml,每4小时一次,一日一剂。
(五)邪热壅肺证
临床表现:发热,口渴,不欲饮,胸闷、咽干少痰,纳差,大便不畅或便溏。舌边尖红,苔*,脉浮数。
治法:清热解*,宣肺透邪
处方:麻杏石甘汤、银翘散。
蜜麻*10g杏仁10-15g石膏0-30g桑白皮15g金银花0-30g连翘0-30g*芩15g浙贝母15g生甘草5-10g
煎服方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15分钟,连续熬3次,将3次所熬药液混匀,每次ml,每4小时一次,一日一剂。
(六)邪*闭肺证
临床表现:高热不退,咳嗽痰少,或有*痰,胸闷气促,腹胀便秘。舌质红,苔*腻或*燥,脉滑数。
治法:宣肺解*,通腑泻热。
处方:宣白承气汤、*连解*汤、解*活血汤。
杏仁15g生石膏0-30g瓜蒌皮15g大*5g蜜麻*10g葶苈子15-0g桃仁10g赤芍15g生甘草5-10g
煎服方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15分钟,连续熬3次,将3次所熬药液混匀,每次ml,每4小时一次,一日一剂。
(七)内闭外脱证
临床表现:神昏,烦躁,胸腹灼热,手足逆冷,呼吸急促或需要辅助通气。舌质紫绛,苔*褐或燥,脉浮大无根。
治法:开闭固脱,解*救逆。
处方:四逆加人参汤、安宫牛*丸、紫雪散。
生晒参0-30g,炙附片(先煎去麻)30-60g,山茱萸15-0g,送服安宫牛*丸或紫雪散。阳气暴脱者可加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
煎服方法:炙附片先煎1小时至不麻口,加生晒参、山茱萸继续煎煮30分钟,共煎煮3次,每次ml,每3小时一次,一日一剂。
中医药的治疗重在早期介入,在分型治疗的同时,应注重益气养阴,可频服参麦饮(人参60g,麦冬30g,煎汤ml,一日一剂),益气养阴,提高机体免疫力。不能进食者,可予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
二、恢复期
余邪未尽、气阴两虚证
临床表现:心烦口渴,少气懒言,痰少,或干呕咳逆,或鼻咽干燥,口淡食少,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健脾除湿
处方:竹叶石膏汤合四君子汤加减
竹叶15g石膏15-0g太子参0-30g麦冬10-15g半夏10g白术15-0g茯苓15-0g炙甘草5-10g
煎服方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0分钟,连续熬3次,将3次所熬药液混匀,每次ml,每4小时一次,一日一剂。
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第一版)根据目前我国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患者临床特点和流行病学状况,专家组认为其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疫戾之邪侵袭肺脏,结合北京当前气候环境特点,属温热夹湿,致肺失宣降,肺气壅闭。临床诊治可参照本方案确定的原则进行辨证论治及预防。
一、成人中医药治疗方案
1、疫*袭肺证
初起发热或无发热,恶风寒,咳嗽,有痰或少痰,头身痛重,乏力,气短,口干,脘痞,或有便溏。舌苔白或*或腻,脉滑数。
清肺透邪、益气化浊。
生石膏30g(先下)知母10g*芩15g炙麻*10g
白蔻6g(打)杏仁9g(炒)生苡仁30g桑白皮15g
苍术10g*芪0g沙参15g葶苈子15g
发热重加青蒿15g、柴胡15g;咽痛加银花15g、连翘15g、桔梗6g;苔腻加藿香10g、佩兰10g;腹泻者去知母,加*连9g。
口服:金花清感颗粒、双*连口服液、清开灵胶囊等。
、疫*壅肺证
高热,咳嗽,少痰,胸闷胸痛气促,身痛,口干不欲饮,脘腹胀满,恶心呕吐,便秘或便糖不爽,气短,乏力,舌红或绛苔*腻,脉滑数。
清热化痰,保肺平喘。
生石膏45g(先下)炙麻*10g杏仁10g银花15g
(炒)知母10g水牛角片30g浙贝母10g瓜蒌30g
生大*10g(后下)厚朴15g地龙0g葶苈子0g
赤芍0g生*芪30g
烦躁舌绛口干者加生地30g、丹皮15g;气短乏力明显者加西洋参10g;便溏不爽者加槟榔10g。
静脉滴注:痰热清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热*宁注射液等。
口服:新雪颗粒、紫雪丹、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颗粒(胶囊)等。
3、疫*闭肺证
呼吸困难、胸闷或胸痛,喘息气促,干咳、少痰,乏力,语声低微,燥扰不安,甚则神昏谵语,汗出肢冷,口唇紫暗,舌暗红苔*腻,脉沉细欲绝。
化浊开闭,益气敛阴
全瓜蒌30g郁金10g葶苈子30g丹参30g
地龙15g蚕砂15g苍术15g猪苓30g
生大*10g(后下)枳实15g炒山栀15g生晒参30g
气短疲乏喘重者加山萸肉30g;口唇紫绀加三七3g(冲)、马鞭草30g;冷汗淋漓加炮附子10g(先煎)。
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等。
口服:安宫牛*丸或苏合香丸等。
4、气阴两虚证
气短,动则气喘,或咳嗽,神疲倦怠,自汗,心悸、纳呆,口干咽燥,舌红少津或舌嫩红,舌苔*或稍腻。
益气养阴
沙参15g麦冬15g生*芪15g神曲0g
赤芍15g桑白皮15g地骨皮15g枳壳10g
青蒿15g生地15g
气短气喘加五味子10g;心烦失眠加炒枣仁15g。
口服:生脉饮等。
二、儿童中医药治疗预案
1、热*藴肺证
初起恶寒,发热,咳嗽,咽喉干痛,恶心呕吐,纳差,便秘,舌尖偏红,苔白厚,脉浮数,指纹红。
清热解*化湿宣肺
炙麻*4g生石膏0g知母9g杏仁10g
生薏仁10g芦根10g桔梗6g桑白皮10g
银花10g
、疫*闭肺证
高热,咳嗽,气粗,痰*,可伴便秘,口渴咽干,舌质红,舌苔*,脉浮滑数,指纹紫。
化浊开闭养阴清热
炙麻*4g生石膏0g知母9g杏仁10g
生薏仁10g全瓜篓10g熟大*5g桑白皮10g
葶苈子6g水牛角片10g地龙10g人参6g
三、中医药预防指导原则
1、成人中药预防处方
适用于流行期间普通人群的预防
麦冬3g、桑叶3g、菊花3g、陈皮g。
以上4味代茶饮,用于群体预防性投药加*芪10g。
适用于流行期间普通人群,尤其适合伴咽喉不适、大便偏干者。
金莲花朵、麦冬5粒、青果粒(打碎)、白菊花朵。
以上4味代茶饮。
适用于流行期间与新冠状病*肺炎患者密切接触或慢性基础病患者的预防
生*芪9g、北沙参9g、知母9g、金莲花5g、连翘9g、苍术9g、桔梗6g。
上7味以水煎服,每日1次,可以连续服用6天。
、儿童中药预防处方
金银花3克、芦根6克、陈皮克。
以上3味水煎代茶饮,用量根据年龄、体重适当加减,适用于流行期间普通儿童,可以连续服用6天。
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预防方案1月7日,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中的作用,积极开展中医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有关工作,参照湖北省预防诊治经验,结合河南省气候等特点,拟定了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预防建议方案。方案主要包括预防参考方药和生活调节方式两部分内容。
成人中药预防处方
适用于流行期间普通人群的预防:
紫草10克、赤小豆30克、绿豆30克、生甘草6克
用法:一日一剂,水煎服,每日次,可连服6天,无不适可继续服用。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腹泻者慎用,孕妇慎用。
芦苇根30克、白茅根30克、生甘草10克、桔梗10克、*芪10克
用法:煎或泡水代茶饮,不拘时,少量频饮。
注意事项:老人、儿童皆可服用,孕妇慎用。
适用于流行期间特殊人群的预防:
适用于平素脾胃不和,或近期有腹胀,不思饮食,苔白腻等湿气偏盛者。
藿香3克、陈皮3克、桑叶3克、芦根克、桔梗3克、甘草克
用法:一日一剂,加水煮沸后代茶饮。幼儿减半,孕妇慎用。
适用于平素易感冒,畏寒怕冷人群。
生*芪15克、防风10克、炒白术15克、前胡10克、藿香10克、生薏苡仁15克、生甘草3克
用法:一日一剂,水煎服,每日次,可连服6天。孕妇慎用。
适用于流行期间普通人群,尤其适合伴咽喉不适、大便偏干者。
麦冬5粒、白菊花朵、射干克、桑叶克、青果克、贯众克
用法:以上6味药代茶饮。孕妇慎用。
适用于流行期间与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患者接触或慢性基础病患者的预防。
生*芪9克、射干5克、北沙参9克、金银花9克、苍术9克、藿香6克、贯众5克
用法:一日一剂,水煎服,每日次,可连服6天。孕妇慎用。
儿童中药预防处方
适用于流行期间正常体质儿童的预防:
生石膏10克、绿豆1克、蒲公英6克、竹叶6克芦根3克、贯众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次,可连服6天。1岁以下,每日半副;1-16岁,每日1副。
适用于流行期间特殊体质儿童的预防:
适用于气虚体质:平素易感冒,动则汗出,肢体倦怠,怕冷,纳差,便溏,舌质淡苔薄白。
太子参10克、生*芪10克、防风6克、炒白术10克、枇杷叶3克、贯众5克、大枣6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次,可连服6天。1岁以下,每日半副;1-16岁,每日1副。
适用于阴虚体质:平素易感冒,盗汗,口渴,心烦,便干,舌质红少苔。
太子参10克、石斛6克、麦冬3克、金银花3克、贯众5克、大枣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次,可连服6天。1岁以下,每日半副;1-16岁,每日1副。
适用于痰湿体质:平素易感冒,体胖,面*,乏力,口粘不渴,纳差,便溏,舌质红苔厚腻。
藿香6克、薏苡仁1克、苍术3克、厚朴3克、金银花3克、贯众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次,可连服6天。1岁以下,每日半副;1-16岁,每日1副。
(以上处方请在医师指导下参考使用)
生活调节方式推荐:
(一)心平气和,清心勿躁。
(二)清淡饮食,适当增加新鲜的蔬果。少食或忌食油炸、熏烤或辛辣、油腻之品。
(三)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
(四)按时作息,避免熬夜。
(五)开窗通风,室温不宜太高,保持室内空气湿润。
(六)适度锻炼,可进行适当有氧运动,避免过汗耗气。
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预防方案与治疗方案(试行第一版)附件1
陕西省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
中医药预防方案
一、预防方药
(一)成人处方
1、组成:生*芪15g、炒白术10g、防风6g、炙百合30g、石斛10g、梨皮30g、桔梗10g、芦根30g、生甘草6g。
、用法:药物用凉水浸泡30分钟,大火熬开后改为小火15分钟,煎煮两次,共取汁ml,分早晚两次服用,连服3~5天。
(二)儿童处方
1、组成:生*芪9g、炒白术6g、防风3g、玄参6g、炙百合9g、桔梗6g、厚朴6g、生甘草6g。
、用法:药物用凉水浸泡30分钟,大火熬开后改为小火15分钟,煎煮两次,共取汁50~ml,每日分~3次口服,连服3~5天。
二、食疗方案
可适量食用荸荠、百合、莲藕、雪梨、银耳、山药、山楂等;
可适量饮用白茶、茉莉花茶、金银花等。
三、生活调摄
(一)饮食
1、避免暴饮暴食,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忌过食温补类,如牛羊肉、油炸食品、辛辣等食物;
3、避免食用野生类动物食品。
(二)起居
1、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
、注意室内通风换气,室温不宜过高;
3、少去人群聚集、空气污浊的场所;
4、戴口罩、勤洗手。
(三)运动
1、注意保持心态平和;
、可选八段锦、太极拳、广播体操等小幅度有氧运动;
3、不宜剧烈运动,避免过汗耗气。
附件
陕西省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
中医药治疗方案(试行第一版)
本病属于中医“风瘟”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病位在肺,基本病机特点为“湿、热、*、瘀”。结合我省气候寒冷干燥的特点,制定本方案,各地可根据患者病情、体质等情况,参照下列方案进行辨证论治(本方案不可用于预防)。一、轻症
(一)寒湿束表,热郁津伤
主症:发病初期,干咳,低热或高热,乏力,胃脘痞满,或恶寒,或头痛,或呕恶,或咽干咽痛,口微干。
舌脉:舌质淡红,苔薄白略腻,脉浮紧或浮缓。
治法:解表化湿,宣肺透热。
推荐处方:甘露消*丹合藿香正气散加减。
基本方药:藿香(后下)、苏叶、桔梗、薄荷(后下)、连翘、芦根、滑石(布包煎)、炒白术、茯苓、陈皮、厚朴、生甘草;或选用麻杏苡甘汤合升降散加减。
(二)热*袭肺
主症:发热头痛,热势较高,口干咳嗽,咽痛目赤,口渴喜饮,小便短赤。
舌脉:舌质红,苔*或腻,脉滑数。
治法:辛凉透表,清热解*。
推荐处方:银翘散合麻杏甘石汤加减。
基本方药:连翘、金银花、桔梗、薄荷(后下)、牛蒡子、竹叶、芦根、淡豆豉、麻*、生石膏(先煎)、杏仁、柴胡、蝉蜕、生甘草。
(三)外寒内热
主症:高热烦躁,恶寒怕风,身痛无汗,咽痛口干,咯*粘痰或咳痰不利,大便秘结。
舌脉:舌质红,苔白而少津,脉滑数。
治法:发汗解表,清肺化痰。
推荐处方:大青龙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
基本方药:麻*、桂枝、杏仁、生石膏(先煎)、芦根、冬瓜仁、桃仁、生姜、生薏苡仁、大枣、生甘草。
二、重症
(一)热*壅肺
主症:高热不退,咳嗽明显,少痰或无痰,喘促短气,头身痛;或伴心悸,躁扰不安。
舌脉:舌质红,苔薄*或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宣肺,通腑泄热。
推荐处方:麻杏甘石汤合宣白承气汤加减。
基本方药:生石膏(先煎)、杏仁、生大*(后下)、全瓜蒌、炙麻*、知母、*芩、芦根、生甘草。
(二)内闭外脱
主症:神识昏蒙、淡漠,口唇爪甲紫暗,呼吸浅促,咯粉红色血痰,胸腹灼热,四肢厥冷,汗出,尿少。
舌脉:舌红绛或暗淡,脉沉细数。
治法:益气固脱,清热解*。
推荐处方:参附汤加减。
基本方药:生晒参(先煎另炖)、制附片(先煎)、天冬、麦冬、生大*(后下)、金银花、水牛角(先煎)、山萸肉、五味子、芦根、生甘草。
三、恢复期
(一)余热未清
主症:身热多汗,或有微渴,心胸烦热,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气短神疲。
舌脉:舌红少苔,脉虚数。
治法: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推荐处方:竹叶石膏汤加减。
基本方药:竹叶、生石膏、太子参、麦冬、半夏、粳米、芦根、炒谷芽、生甘草。
(二)气阴两虚
主症:神倦乏力,气短,咳嗽,痰少,纳差。
舌脉:舌暗或淡红,苔薄腻,脉沉细。
治法:益气养阴。
推荐处方:麦味补中益气汤加减。
基本方药: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生*芪、炒白术、陈皮、当归、北沙参、杏仁、炙枇杷叶、炙百合、炙甘草。
广东省中医药局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试行第一版)文源:药惠天下
更多推荐非典,已过去十七年:那些活着的后遗症患者(组图)苦乐自渡,别人难悟!进入第五密度的人类世界将会是怎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