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本栏目意在为大家介绍中草药的基础常识,让大家对它们有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好在看到医生开的方子或者选购中成药时,对其中的各种药物的性味功效做到心中有数,而并不是让大家粗浅地看一遍之后就自己开方子抓药!很多药材有一定的*性,需要有经验的大夫将药材合理地配伍或炮制后方可使用或避开不用。因此,大家切勿自己胡乱用药,身体需要的时候,一定要请专业医生辨证开方!
补虚药
凡以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虚药,也称补益药或补养药。
本类药物能够扶助正气,补益精微,根据“甘能补”的理论,故一般具有甘味。各类补虚药的药性和归经等性能,互有差异,其具体内容将分别在各节概述中介绍。
虚证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但就其“证型”概括起来,不外气虚、阳虚、血虚、阴虚四类。气虚或阳虚表示机体活动能力减弱或衰退,在临证中表现为“形不足”;血虚与阴虚表示机体精血津液的损耗或枯竭,在临证中表现为“精不足”。治疗这些虚证的基本原则,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本章药物既有甘温益气助阳之药,以温补形体之虚寒;又有甘寒滋阴养血之品,能滋养阴血津液之不足。总之,能补充人体气血阴阳之亏损而治虚弱诸证。本类药物根据其功效和主要适应证的不同可分为补气药、补阳药、补血药、补阴药四类,分别主要针对气虚证,阳虚证、血虚证、阴虚证的治疗。
使用补虚药时,除应根据虚证的不同类型选用相应的补虚药外,还应充分重视人体气、血、阴、阳相互依存的关系。一般来说,阳虚者必兼气虚,而气虚渐重易致阳虚;阴虚者每兼见血虚,而血虚者也易致阴虚;气虚、阳虚则生化无力,可致血虚、阴虚;而血虚、阴虚则生化无源,无以化气,易致气虚、阳虚;气虚或血虚日久不愈,可致气血两亏;阴虚或阳虚日久不愈,可致阴阳俱虚;而热病后期或久病不愈,耗伤气阴,每致气阴两虚。故补气药和补阳药,补血药和补阴药,往往相辅而用。至于气血两亏、气阴两虚、阴阳俱虚的证候,又当气血双补、益气养阴或阴阳并补。补虚药除有上述“补可扶弱”的功能外,还可配伍祛邪药,用于邪盛正衰或正气虚弱而病邪未尽的证候,以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达到邪去正复的目的。
使用补虚药时,还应注意顾护脾胃,适当配伍健脾消食药,以促进运化,使补虚药能充分发挥作用。
虚弱证一般病程较长,补虚药宜作蜜丸、煎膏(膏滋)、片剂、口服液、颗粒剂或酒剂等,以便保存和服用。如作汤剂,应适当久煎,使药味尽出。《医学源流论》说:“补益滋腻之药,宜多煎,取其熟而停蓄”,颇有法度。个别挽救虚脱的补虚药,则宜制成注射剂,以备急用。
补虚药治疗虚证,凡身体健康,并无虚弱表现者,不宜滥用,以免导致阴阳平衡失调,气血不和,“误补益疾”。实邪方盛、正气未虚者,以祛邪为要,亦不宜用本类药,以免“闭门留寇”。
补阴药
本类药物药性大多味甘性寒凉质润,具有滋养阴液、生津润燥之功,兼能清热,主治阴虚津亏证。补阴包括补肺阴、补胃(脾)阴、补肝阴、补肾阴、补心阴等,分别主治肺阴虚、胃(脾)阴虚、肝阴虚、肾阴虚、心阴虚证。阴虚证主要表现为:一是阴液不足,不能滋润脏腑组织,出现皮肤、咽喉、口鼻、眼目干燥或肠燥便秘。二是阴虚生内热,出现午后潮热、盗汗、五心烦热、两额发红;或阴虚阳亢,出现头晕目眩。不同脏腑的阴虚证还各有其症状:肺阴虚,可见干咳少痰、咳血或声音嘶哑。胃阴虚,可见口干咽燥、胃脘隐痛、饥不欲食,或脘痞不舒,或干呕呃逆等。脾阴虚大多是脾之气阴两虚,可见食纳减少、食后腹胀、便秘、唇干少津、干呕、呃逆、舌干苔少等。肝阴虚可见头晕耳鸣、两目干涩,或肢麻筋挛、爪甲不荣等。肾阴虚可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腰膝酸痛、遗精等。心阴虚可见心悸怔仲、失眠多梦等。
使用本类药物治疗热邪伤阴或阴虚内热证,常与清热药配伍,以利阴液的固护或阴虚内热的消除。用于不同脏腑的阴虚证,还应针对各种阴虚证的不同临床表现,分别配伍止咳化痰、降逆和中、润肠通便、健脾消食、平肝、固精、安神等类药物,以标本兼顾。如阴虚兼血虚或气虚者,又需与补血药或补气药同用。
本类药大多有一定滋腻性,故脾胃虚弱,痰湿内阻,腹满便溏者慎用。
南沙参
出自《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或沙参的干燥根。本品气微,味微甘。以根粗大、饱满、无外皮、色*白者佳。切厚片,生用。
甘,微寒。归肺、胃经。
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化痰,益气。
1.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干咳痰黏
本品甘润微寒,能补肺阴、润肺燥,亦能清肺热,用于阴虚劳嗽,肺热燥咳,干咳少痰、咽干音哑或咳血等症。本品因有化痰之功,故宜用于肺燥痰黏,咯痰不利者。
2.胃阴不足,食少呕吐,气阴不足,烦热口干
本品甘寒养阴,能养胃阴、清胃热,用于胃阴虚有热之口燥咽干、大便秘结、食少呕吐、舌红少津等症。本品兼能补益脾气,对于胃阴脾气俱虚之证,有气阴双补之功,故尤宜于热病后期,气阴两虚而余热未清不受温补者。
煎服,9~15g。
不宜与藜芦同用。
南沙参与北沙参来源于两种不同植物,而二者功用相似,均以养阴清肺、益胃生津为主要功效,用于肺阴虚证和胃阴虚证。但北沙参清养肺胃作用稍强,多用于肺胃阴虚有热,症见燥咳无痰,阴虚劳嗽,津伤口渴等。南沙参尚兼有益气、化痰作用,较宜于气阴两伤及燥痰咳嗽者。
8岁
封面
云少
编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