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下面这个案例,希望你能好好吃饭。
秦先生,45岁
经商数10年,经常南北往来,饮食起居无定时。食欲逐渐减退,最近没有饥饿的感觉。
感觉日渐被掏空,精神疲惫、没有力气、话不想说;舌苔薄白,脉缓而细。
这个患者的主要问题:
过度劳倦、思虑,饮食不定,导致伤脾胃之气;熬夜、精神压力大,导致伤脾胃之阴。
脾胃气阴两伤,既不够水煮饭(胃阴虚),又不够电去煮熟(脾气虚),生米煮不成熟饭,当然没有饥饿感了,脾胃的气阴日渐被掏空。
辨证:补脾气、养胃阴,就算吃得少、睡得少,至少要保证规律二字。
处方:乌梅5克,木瓜、绿萼梅、白术、鸡内金、生谷芽、生麦芽、北沙参各10克,石斛12克,炒荷叶6克,西洋参4.5克。
二诊:服8剂,能稍进饮食,自觉精神较好。前方续服。
注:此药方均属对证施治,切勿擅自使用。
25岁之后,偶尔不小心吃错了东西,就能明显感觉出身体不适,就算吃了药,也需要花上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到之前的状态!生活中见过很多女孩,为了减肥总是不好好吃饭:每天靠水果续命,坚持了半个月瘦了七八斤,饮食恢复正常后反弹了10斤;三天内只喝水,结果得了老胃病...有的姑娘甚至选择了催吐的方式,最后嗓音倒是变了...尝试了各式各样的减肥产品来降低自己的食欲,效果都不是很明显。长时间不好好吃饭会伤脾胃。脾胃一旦受伤,身体的元气也将损伤严重,导致体内气血运行不畅,长期气血不足会严重影响到女孩的月经、怀孕、产子...门诊上有很多这样的病例,由于减肥,造成了严重的营养不良,然后月经开始延迟,严重者甚至绝经。就诊的患者中,因为生活习惯不好、饮食规律紊乱等各种原因,造成了许多生理上的疾病,有的甚至是不可逆转的。万万不可认为自己还年轻,就折腾自己的身体。当疾病找上门来时,连声招呼都不会跟你打。三餐之所以称「吃饭」,不叫「吃菜」,是早已分好的主次深意。
五谷为养
子午觉,是睡眠的主食;五谷,是饮食的主食。「五谷为养」养的是精气神,养的是气血。
特别是小孩子,减肥的人,孕妇,产妇,月经量少的人更要多吃。
五谷杂粮,包括各种谷类:大米、小麦、玉米等,各种豆类:大豆、蚕豆、豌豆、红豆等;各种薯类:红薯、马铃薯以及其他杂粮。
五谷各有不同的性味,有凉温甘苦之不同,我们平时应该交替吃些五谷杂粮,以平衡机体阴阳。
和「心」一起吃
所谓的好好吃饭,不过是「胃」和「心」一起吃。嘴巴和心「用心一处」,一起品尝味道。
心神安宁,不说话,不思索,不生气,让脾不运化思想,不运化情绪,只运化食物。
而心是脾胃的母亲,心神不到处飞跃,脾胃才能更好地健运,母子相和,脾胃不病。
慢嚼是精华
有些人吃饭特别香,因为饿,忍不住狼吞虎咽。但「吃得香」也并不是什么好事……
一是急吼吼地吃会吃得太烫,二是吃的太粗速,便便时也常常有「食谷不化」的时候。
细细嚼咽,用牙齿代替脾胃,品尝滋味的时间多一点,这样也能吃的少一点。
嚼的慢,口水也分泌的多,包裹着食物咽下去,使「饭之精味散于脾中,华色充于肌肤」。
在这个繁忙的社会,很多人都没有时间好好的坐下来吃一顿饭。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并不是吃得好就可以了,吃饭时的速度、环境、情绪都会对饮食的健康造成影响。
食宜「缓」
进食宜缓是指吃饭时应该从容缓和,细嚼慢咽。《养病庸言》中说:「不论粥饭点心,皆宜嚼得极细咽下。」
这样进食,既有利于各种消化液的分泌,食物易被消化、吸收,又能稳定情绪,避免急食暴食,保护胃肠。
食宜「专」
古人所说的「食不语及食勿大言」,就是要人们在吃饭时专心致志。
倘若进食时,头脑中仍思绪万千,或边看书报,边吃饭,没有把注意力集中在饮食上,心不在「食」。
那么,就不会激起食欲,纳食不香,自然影响消化、吸收。
食宜「乐」
安静、愉快的情绪有利于胃的消化,这就是中医学中所说的肝疏泄畅达则脾胃健旺。
反之,情绪不好,恼怒,则肝失条达,抑郁不疏,致使脾胃受其制约,影响食欲,妨碍消化功能。
温馨提示: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如此眠食自如,照顾好身体里的那个「神」。
觉得文章不错?就点“在看”,推荐大家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