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沾禧中医小讲堂每天18:00准时推送
到底什么叫积食呢?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当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包括饮料超过脾胃的运化能力时,就会产生积食,这就是《*帝内经》告诉我们的: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积食,其实就是告诉你,你的脾胃太累了,需要歇一歇了。
为什么小孩子最容易产生积食呢?
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就是与小孩子的生理特点有关,小孩子的身体特征是什么呢?就是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就说肝气比较旺盛,肝气代表着春天,代表着生机,所以小孩子生长发育快。脾常不足,就是说脾胃是后天之本,小孩子的脾胃就好比刚刚破土而出的苗苗,特别柔弱,所以这个时候脾胃是需要呵护的。
第二个原因就是时代的原因了,因为这个时代的小孩子吃得太多了太好了太丰盛了,现在的孩子都是小皇帝小公主,除了父母喂养孩子,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主食还不算,各种营养品,什么钙片维生素蛋白质什么的,不是补铁就是补锌,这么小的脾胃,怎么装得下这么多的东西呢?
很多家长以为给孩子多吃点就是疼爱,其实这不是疼爱,而是一种伤害,因为孩子的脾胃根本不需要那么多。多余的就是垃圾。生活上的垃圾我们知道天天要清理,身体的垃圾呢?
积食,是孩子的万病之源。
很多宝妈抱怨为什么我家的孩子这么容易感冒发烧,积食的孩子最容易感冒发烧。为什么呢?因为积食就会在身体产生湿热,身体有湿热,孩子的毛孔就会张开,毛孔总是处于张开的状态这就为风邪进入身体提供了机会,风稍微一吹就感冒了。
同样的道理,很多孩子动不动就会口腔溃疡,动不动就会牙疼,牙龈红肿,这都有可能是积食惹得祸。脾开窍于口,脾胃湿热,自然就会表现在口腔里。心开窍于舌,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有积,小肠有热,这个热就会蔓延到心,心就会把这个热转移到舌头,所以舌尖会很红,舌头会长溃疡。
有的孩子特别喜欢流鼻血,流鼻血也有可能是单纯的上火,比如吃了辛辣油炸的食物,当更多的是积食引发的。因为肺开窍于鼻,肺里面有火一定要发泄出来的,鼻子就是一个最好的通道。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有积食,积食就会导致大肠火,如果本身又有便秘的话,这个大肠火不能下走,只能往上走,通过肺来宣泄,肺的宣泄渠道之一就是鼻子,所以会流鼻血。
在胃口方面,积食的孩子有两种极端的表现,一种是积食刚刚形成,胃火特别旺盛,吃的特别多,很容易饿,特别想吃东西,但是脾已经无法接受了,这就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伤害脾。最后脾彻底累趴,就会进入积食第二个阶段,没有食欲了,吃什么都不香了,脾是食欲的动力源泉。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个时候不吃饭,身体得不到营养的支持,慢慢就会消瘦,也不长个了。所以说脾虚的孩子不长肉不长个,没有孩子天生脾虚的,脾虚都是后天养成的,脾虚的背后就是积食。
积食的孩子要么便秘要么腹泻。积食便秘小伙伴们容易理解,因为宿便积在大肠久了就会失去津液的滋润,大便就会变干变硬,大便像石头一样自然难以顺利排出来,很多宝宝大便难以排出,排出来像羊屎蛋一样。积食为什么还会腹泻呢?这是身体的自救,没有消化的食物就会变成垃圾,这些垃圾当然排出去更好,所以身体本能的选择腹泻来排出去这些垃圾。
积食的孩子睡眠不好,积食的孩子会在床上翻过来翻过去就是睡不着。失眠的原因很多,有一种原因特别好发于孩子身上,那就是胃不和则卧不安。你想想,吃多了吃撑了,怎么睡得着呢?调理孩子的失眠不要给孩子安神,孩子没有什么特别的情绪,只要没有受到惊吓,孩子的失眠要先从调理积食开始。
积食的孩子睡觉的时候很容易盗汗。阴虚的孩子也会盗汗,阴虚的孩子盗汗通常是全身出汗,如果你家宝宝孩子盗汗就是胸部出汗,那就说明积食了。
那,到底如何判断宝宝积食了呢?这里有四个方法:首先看宝宝的舌苔,宝宝的舌苔如果特别厚,有的是中间厚,有的是全部厚,说明有积食了。其次闻一闻宝宝的口气,如果有异味,说明有积食了。然后再观察宝宝的便便,如果大便特别臭,有臭鸡蛋的味道,说明有积食了。再次就看宝宝的食欲,食欲不振与食欲特别旺盛都要引起注意。
宝宝积食要怎么解决?
一般积食的孩子,只需要把堵在胃肠道的食物垃圾排出体外就可以了,大部分通过适当的减少饮食摄入量,让孩子的脾胃得到休息,孩子的积食症状就会自然痊愈。
脾虚积食的孩子,除了消掉积食减轻脾胃负担以外,妈妈一定还要记得帮助孩子恢复脾胃的功能和动力。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从简单的细节中,发现孩子积食,及时给孩子贴沾沾禧健胃消积贴消积导滞,呵护好孩子的脾胃。
沾沾禧健胃消积贴很适合孩子使用的,沾沾禧健胃贴组方中焦三仙消积同时北沙参、白术、乌梅补脾益气生津养胃,扶阳固肠。
针对儿童脾胃调理沾沾禧中医贴敷有其独特的疗效:不经过消化道吸收,不损伤肠胃,作用于于腧穴,通过经络、气血使其直达病灶,可产生精准的治疗结果。沾医院金牌口碑传奇组方,它独特的优势在于发挥药物治疗作用的同时,激发了经络腧穴对人体的调节功能,是二者相互协同、相互激发和叠加的结果,相较于单纯用药或者针灸均有一定的优势;另外药物(小剂量)作用于腧穴,通过经络、气血使其直达病灶,可产生相对较强的治疗结果,同时避免了因肠胃、静脉、肌肉等途径较大剂量给药而产生的药物*副作用和抗药性的弊端。
用户反馈: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