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大话《西游记》文/腊月最近看《西游记》看得头晕脑胀的,虽头晕脑胀,但是还是让人百看不厌。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此生不看总觉得没有读过书一样。作为文学史上的文学巨作,它的确有它的过人之处。?内容庞杂,融合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甚至连取名都是文绉绉的,这美猴王初问世,在花果山这座名山吸取日月精华,有了灵气迸出石猴。玉帝要求千里眼和顺风耳去调查。这“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这名字取得朗朗上口。美猴王去灵台方寸山拜菩提祖师为师,菩提说它日后需防“三灾利害”分别为雷灾、火灾、风灾,美猴王便恳求菩提教它天罡地煞中的地煞七十二变。传给它筋斗云,由于它过于自负自大,人前卖弄。菩提撵它下山并告诉它不许让任何人知道它这一身本领是菩提教的。?菩提正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之后就没有菩提的任何消息。关于他也没有过多的详细介绍,让整部《西游记》中带着迷惑和迷团给它戴上神秘的色彩。美猴王选兵器,天河定底的神铁居然霞光艳艳,瑞气腾腾。最后美猴王喜得如意金箍棒,大闹幽冥界改生死簿中有句深奥的话:“俺老孙早就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玉帝招安封它为弼马温它居然嫌弃官小,自己给自己封个“齐天大圣”最后玉帝无奈给它封个有官无禄,有名无实的“齐天大圣”。?王母娘娘在瑶池开蟠桃会,孙悟空偷吃蟠桃、闹蟠桃会和偷吃金丹等。观音菩萨助二郎神和梅山兄弟把孙悟空绑起来最后交给太上老君放到他的八卦炉中烧。这八卦炉是按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宫造成,悟空进炉内,便选了“巽”宫蹲下来。他知道“巽”属风,有风就没火。这都奈何不了它,玉帝只好请游奕灵官和翊圣真君去西天请如来佛祖来降伏悟空。?如来用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连山,名叫五行山把悟空压住,再取出唵、嘛、呢、叭、咪、吽六个金字贴在山顶上,念动咒语。如来才能降伏它,悟空精通阴阳八卦,如来用佛教咒语把它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从字里行间透漏出作者虚构的人物和他本人的学识渊博有关,作者精通阴阳八卦和佛教。美名其曰!点明作者在那个年代向往美好幸福的生活。取名都是吉祥如意的名字,丰富多彩的生活,胆大心细的构思,精通五行。“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看出作者为人处世之道,是位难得的智者,很有哲学,教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在偷吃人参果这里,它与五行相畏,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五行有相生相克的,但是它这里的遇木而枯,有点摸不着北,人参果本身是长在树上,树属木怎么没有枯?既然作者这样说,难道有更深奥的道理吗?整部《西游记》都离不开阴阳五行八卦,不可能这么简单的问题他没有发现。难道是作者故意留下这个难题让我们破解吗??三打白骨精,把唐僧的“疑”描写得淋漓尽致。师徒几个就五个字概括了:贪嗔痴慢疑。整部《西游记》就是说了贪嗔痴慢疑佛教里的五*心,取经就是去掉五*心才能修成正果。猪八戒的贪、孙悟空的嗔、沙和尚的痴、白龙马的慢、唐僧的疑。作者构思巧妙,选材丰富,博学多才,是一位难得的文曲星。?这真假美猴王,有诗曰:“人有二心生祸灾,天涯海角致疑猜。”作者用真假美猴王来告诉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两个自己,一个是真我,一个是假我。如果一个人愤怒失去理智,那个状态下的就是假我,一个人无论到哪都保持冷静的头脑那个状态下的就是真我。西梁国女王和那蝎子精都想和唐僧结婚,所谓姻缘一线牵,说明作者也知道人有七情六欲。每个人都得过七情六欲这一关,唐僧也不例外。最后昴宿显相双冠子大公鸡,降伏蝎子精,正所谓一物降一物,世间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的。?昴日星官又降伏了蜈蚣精,从头到尾唐僧无论谁问都是这句:“贫僧是东土大唐差往西天取经的和尚。”我就纳闷了是作者故意的,还是他没有发现一个问题。一路妖魔*怪没有吸取教训吗?还自报家门,按照我们现在的思维模式难理解。?这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三进无底洞。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是不可能轻易成功的,做任何事情都是经过再三努力才可以成功的。古有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这西梁国女王、蝎子精、老鼠精都想和唐僧结婚。连唐僧的桃花运都是三次,只能说明唐僧是个美男子,三次都不为之所动,看出他取经的决心。三次诱惑他都不动摇西天取经的决心。里面所涉及的解决方法都是要够七七四十九天才可以,经历的磨难也是九九八十一难。一想起那个画面师徒几个就是一个团队啊!分工明确,从一开始的不成熟,到后面的一起磨合变得成熟稳重,最后取得真经。?家乡闲话:读《西游记》有一千种读法,也有一千种看法,不同的人读、有不同的感悟。毕竟我们不在那个年代,不知道作者的真实想法。但是我可以在自己的角度去分析它,没有所谓的对错!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