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中都有严格的制度和程序,使用管理各门用锁。清宫宫门的启闭由护*营掌管。护*营的前身是入关前马牙刺营,(“马牙刺”意即护卫之意。)护*营是皇宫与皇城的守卫,在保皇护驾的禁卫力量中所负职责最多。包括平日宫殿门户的守卫、出入稽查;皇帝出巡护从,驻跸则守卫御营等等。而每日傍晚,景运门值宿的上三旗司钥长负责检查皇宫内各个门户(包括后左门、后右门、中左门、中右门、左翼门、右翼门、太和门、昭德门、贞度门)的锁闭情况。午门则由隆宗门护*参领查验,以下神午门、西华门、东华门分别由吉祥门护*参领、启祥门护*参领、苍震门护*参领分别查验。验毕再由各门护*将钥匙交给司钥长保管。次日清晨,各门护*再依次领取钥匙、开启宫中各个大门。在紫禁城内,需要护*守卫的门共有七十余处。
为存放数量庞大的物品,皇宫内设立了各种库房,这些库房门上的大锁也颇具特色。现例这件大铁锁即为其一,体形巨大,设计的犹如一只弯曲的大虾,锁身根据长短来制成三道箍或四道箍,形状协调、质地坚固,我们称它为“虾尾锁”。类似铁锁清宫遗留有大小不等的一批,当时应主要用于大堂或库房的大门,是名副其实的“铁将*”。
清皇宫内除了用明锁外,还有暗锁。在清宫档案中记载称之为“西洋锁”。暗锁多被用在日本漆盒(旧称“洋器”)上,另外,在一些西洋进贡的物品中也有采用暗锁的,至清中期以后,广东等地贡入宫廷的贡品上,也开始采用镶嵌暗锁的工艺,而此时的暗锁机关更加巧妙,制作越发精美。
清虾尾锁
虾尾锁
尽管皇宫中使用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锁具,但锁与钥匙是一一相配决不能乱的,皇宫内为每把锁具特设的钥匙牌,恰到好处地解决了锁匙数量庞杂容易混淆的问题。从故宫现存实物中可见,钥匙牌与形形色色的锁具一样,也是形态各异,而同时它又根据使用人身份的不同,在材质工艺上有或大或小的区别。
清代象牙雕钥匙牌
钥匙牌多为象牙制,上方配以雕饰镂空花的云头。牌上刻满汉合璧文字,以注明锁施用的地方,钥匙拴在钥匙牌上,凭借上面的文字,便可开锁。主要用于帝后宝玺、后妃印册匣的锁匙。除圆形配六头外,还有晚清流行的长方形配六头。这类钥匙牌不仅用料华贵还多施以染色、描金、雕刻等工艺,浓艳的色彩烘托着端庄的正龙、双凤,火珠及花卉纹,将主人的身份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年慈安、懿嫔册宝钥匙牌,便是典型的一例。咸丰帝的后妃慈安和懿嫔象牙钥匙牌上均刻满汉文,辅之以双凤、火珠纹,并在局部染色。初看仿佛大体无异,但稍留意便知色彩上有了微妙的变化。慈安为咸丰帝的皇后。而懿嫔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慈禧太后,但初时封号是“兰”字,名位是贵人,称为“兰贵人”,咸丰四年(年)晋升为懿嫔,显然是屈尊于慈安之下。故钥匙牌上独到地在双凤上增添了描金色彩,这金凤的出现,正是给予位居懿妃以高等级礼遇的一种表现。
清宫生活中离不开锁,于是锁便自然而然地融入了清宫宫规、礼仪、艺术等诸多方面因素,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实用品与艺术品。
本文摘选自《紫禁城》年2月刊《清代皇宫锁具及钥匙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