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铁锁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赤壁之战如何发生曹操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TUhjnbcbe - 2023/1/4 9:31:00

赤壁之战历来为人们熟知,不只今人津津乐道,古人也常吟咏歌颂以抒忧愤。这场战役最终以曹*大败告终,是三国时期最为重大的战役之一,也是历史上著名以少胜多的战役典型,赤壁之战彻底改变了曹操、刘备、孙权的*事领地格局,形成著名的三国鼎立之势。

对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有火攻说、瘟疫说等等,那么这场惊天动地的战役是如何发生的?又是什么造成了曹*的失败呢?今天小编就与大家一同走进“折戟沉沙铁未销”的赤壁,探究其背后的真相。

一、赤壁之战的发生

平定北方后,曹操回转邺城,开始了向南用兵的准备,建安十三年八月刘表病死,刘琮继任荆州牧,曹操在荀彧的建议下快马加鞭赶到宛城、叶县。当时章陵郡太守蒯越等人劝刘琮投靠曹操,说刘备实力如此强大,如果难以抵御曹操,那小小荆州不是囊中之物?刘琮决意听从他们的建议,曹操喜迎刘琮,继续进*。因为刘琮投降,一直未将曹操动向告知刘备,后来刘备发现状况,刘琮才派人告知,刘备弃樊城向南而走。

刘备先于到达江陵,曹操急追后于长坂坡相遇,刘备抛下妻子顺利逃亡。曹操进*江陵后准备顺长江东下,诸葛亮向孙权求助,孙权将要同意时曹操也写信过来,“我奉天子之命征讨叛贼,现在刘琮已经降服,准备和将*共同打猎。”众人大惊失色,劝孙权投降曹操,在鲁肃的劝说下没有听信,选择联合刘备共同抵抗曹操。

刘备驻*樊口,与孙权的*队隔江眺望。后不久两*联合,结成孙刘联*,逆水而上,行船到赤壁时遇到曹操的*队。当时曹操的*中有瘟疫流行,新编的水*又难以磨合,*中士气懈怠,初战时就被周瑜的*队打败,曹操无奈让水*与陆*汇合,停靠站船,操练*队,等待良机。此时,周瑜将船队停在赤壁南岸,隔着常将与曹操的*队遥遥相望。

由于北方士卒不习惯坐船,曹操便将战船首尾相接,周瑜的部下大将*盖建议火攻以击溃曹*。于是选取战船十艘、浇油装柴,备好快艇诈降曹操。点燃柴草,船队冲向曹营时*盖不慎落水,吴*未能认出,幸为韩当所救。火烈风猛,遮天蔽日,曹*死伤惨重,周瑜又率战士紧随其后,鼓声震天,曹*大败,曹操携余兵自华容道脱逃。这场战役中,曹*共计20万,孙刘联*仅5万,曹*在火攻中死伤很多,也有不少死于瘟疫疾病,孙刘联*最终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的失败使他难以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孙刘两方则借这次胜利各自发展势力,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后,*事、经济实力迅速壮大,后来又谋划夺取益州。孙权方面则亲自率领大*竣工合肥,但多次征战都以失败告终,损兵折将不计其数。失败的曹操退回北方,休养生息两年,后又向西征战,破关中再向南进攻孙权。天下三分的局势由此形成。

二、曹操失败的主观原因

曹操灭袁绍后挥兵南下欲统一北方,此时刘备失去刘表这个靠山,孙权实力也不强,在诸葛亮、鲁肃的谋略游说下结成孙刘联*,但人数也不过5万。在在兵力差距如此之大的情况下曹操反溃不成*,除了客观存在的天非时地不利外,自身的缺陷也是造成此次失败的重要原因。

首先,战术指导失误。“铁索连环”无疑给“火攻”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曹操认为北方兵士不擅长水上作战,便用铁索连接战船,这个计策虽然在让曹*士兵在船上如履平地,但十分不利于作战。就算吴*没有采用火攻,这样的连接也给曹*的行进带来了很大限制,再加“火上浇油”、“东风之便”,曹*的失败是必然。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曹操的骄傲自满。曹操给孙权的战书虽然只有寥寥数言,但当中的威严肃杀之气、威胁之意无不令人惊惧,“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八十万众,方与将*会猎于吴。”大意是最近我奉汉天子之命征战讨伐叛乱有罪之人,向南进*,刘琮已经束手就擒,现在我管理水*有八十万之多,正准备与将*一同在南方打猎。

从这封战书中可以看出曹操战胜袁绍后已经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不把孙权当作对手,对付他好像猫捉老鼠一般简单,张扬无比。他先冠冕堂皇说自己奉天子之命而来,刘琮已经投降,轻描淡写的语气更使人战栗,威胁之意更浓,接着将20万曹*夸大为80万,可见其膨胀,后又以“打猎”喻战争,把战争当作游戏,可见其目中无人的程度。曹操的自满使他小看了孙权,仲谋绝非泛泛之辈,果然没有投降曹操,最后成为击溃曹*的重要战力。

此外,相传曹操在战役中曾临江赋诗,虽然正史中没有记载,但“横槊赋诗”绝非空穴来风。唐代诗人元稹的《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志铭》中提到的曹氏父子常骑在战马上写诗作文,手执长矛作诗。宋代诗人苏轼也在他的名作《前赤壁赋》中提到曹操曾“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在《三国演义》中也对赤壁之战的这段场景作了详细描写。

如同曹操这样既有诗人的浪漫气质又有将帅的英雄之气的人,在认为自己已稳操胜券的战役中,面对奔奔江水,傲立战船之上很容易触景生情,曹操又是极爱赋诗之人,此时吟咏诗歌是很有可能的。当然不排除后世诗人的想象发挥,为了塑造曹操的英雄气概虚构,但在我看来可信度很高,尤其是在曹操已飘飘然的情况下。当然,如果赤壁之战成功的是曹氏,那“横槊赋诗”仅会成为英雄气概的表现,而不会作为骄傲失败的例证了。

第三,独断专行。无数史实证明,重大的成功归根结底往往是用人上的成功,失败则是用人有失。在这场战役中曹操最大的失败就是相信他自己,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他失去了往日的缜密思虑,没有做到细致的部署。他身边的重要将领和谋士也没有几个,最重要的荀彧、贾诩没有随同到来,身边的田畴、娄圭与周瑜鲁肃比起来实力悬殊,曹操的失败,一开始便种下了种子。

当时曹操攻下江陵后,贾诩就劝说他先安抚荆州百姓,将荆州经营好,那江东不用征战也会屈从,“您以前大破袁绍,现在又收服荆州,威名远博,*队势力也越来越大;如果趁着旧时楚地的富饶,犒飨士卒,安定抚慰百姓,使其安居乐业,那不用劳师动众就可以使江东的*队听从了。”但曹操没有采纳贾诩的建议,赤壁战败后,江陵也失去了。曹操并非觉得贾诩的建议不成,而是沉浸在胜利中,听不进他人的劝言了。

第四,没有争取到张松。《三国志》中透露出,曹操占据荆州后,益州牧刘璋派他的从事张松面见曹操,有投靠的意思。张松在当时可算名士,原本是出于对曹操的敬慕前往,却没有被善待,于是张松心里怨恨曹操,回到益州后对刘璋说曹操的坏处,还劝刘璋不要再同曹操往来,后张松转向刘备示好。如果曹操以往常对待人才的态度对张松,没有让他心生枝节,则益州掌中之物矣。

三、曹操失败的客观原因

在兵力上,曹操可谓优势绝对,但天时地利人和方面有许多不利因素,这也是造成曹*大败的重要原因。一是当时北方马超、韩遂是他不得不考虑的后患,二是曹操的*队是北方士兵,本身不擅长水战的基础上与南方水兵交战。三是曹*长途奔波,士兵从北方到南方后一时间不能适应环境,水土不服,*中发生瘟疫,曹*因此造成的伤亡不亚于火攻。四则人心不定,曹操新收服的刘表旧部对他还没有完全忠诚信任。

同时,孙刘联*占据绝对的地理优势,加上曹操“铁锁连环”的战术失误,即使面对比自己多数倍的*队,也有战胜的可能。长江天然险要,孙刘联*借助这个优势,以逸待劳,等待曹*进入水上作战的界限,为自己的成功奠定了地理基础。加上孙刘两*团结一致,士气高涨,即便面对强敌也毫不畏惧,拼死作战,终得赤壁之战大胜。曹操面对这样的强敌,加上本身又有飘然之意,其失败也是预料之中。

结语

曹操赤壁之战的失败纵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最大的失误仍在于曹操的自满,被一时的胜利冲昏头脑,失去以往的谨慎和谋略。如果曹操在无法改变客观条件的情况下,不轻敌、不骄傲,将主观优势发挥到最大,那赤壁之战岂不轻而易举?所以,我们在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首先对客观事物要有全面的认识,其次主观上戒骄戒躁,不能只看到眼前的胜利,不然恐怕就如曹操一般,让到手的胜利不翼而飞了。

不妥之处请多指正!

参考文献:《三国志》

1
查看完整版本: 赤壁之战如何发生曹操失败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