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开国将*中,许世友是一个个人色彩特别突出的传奇将*。
很多人知道许世友是出身少林。但关于许世友武功到底有多高强,可能就知之不详了。
许世友将*食堂不才,今天揭秘一个你不知道的许世友!准备好了吗,武术高手许世友现在奉上。
01、出身少林
许世友,年2月28日,出生在于湖北省麻城县许家洼(今河南新县泗水店区田铺乡许家泵村)一户普通农家,乳名三伢子。
许世友一家有九口人,和当时大多数中国农民一样,许世友一家终年吃了上顿没下顿,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生活十分艰难。
不是许世友一家不够勤奋,而是他们的勤奋换不回他们应得的报酬!
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贫困的生活,使许世友从小就养成了一种坚忍不拔的性格。
年轻时期的许世友年,春暖花开之时,8岁的许世友徒步千里,跑到河南少林寺当了一个杂役。
少林寺自古以来就是武学圣地,有“天下武功出少林”之誉。
许世友就这样有了少林寺出身的身份,虽然只是一个杂役,但也算出身少林不是。
少林武僧许世友为什么会去少林?很多人可能会下意识的说,去少林寺还能干嘛,不是当和尚就是为了学武呗。呃,许世友确实是当了和尚,还有一个法号叫“永祥”。
可他真没有当出家和尚的觉悟,再说,就算他想当和尚,佛祖估计也不敢收。
至于学武,许世友最初去少林寺跟学武没有多大关系,也没有什么所谓的武侠梦。
当时,许世友目的其实就一个——为了吃口饭!
许世友后来在自传中曾回忆道:
“我九岁(虚岁)开始到少林寺学武,主要的原因是没有饭吃,要找个地方吃饱饭。”
不过,既然来到了少林寺,又岂有入宝山空手归的道理?
许世友一边努力干好杂役,一边抽空认真学武。
还别说,许世友不仅学武天赋惊人,而且异常勤奋。
那时候,许世友又学武、又干杂役,日子过得很艰辛,搁一般人早就扛不住了。
但小小年纪的许世友不喊苦、不喊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他经常一天打碎两个沙包袋,手指和手掌鲜血淋漓,晚上用盐水擦擦、热水泡泡,第二天接着练,甚至睡觉的时候也要束腰挎膀吊在梁上。
古有悬梁刺股,许世友也不遑多让。
就这样,许世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从来不曾松懈一天。
要知道,此时的许世友还只是一个孩子,这是有多么不容易啊
许世友打沙袋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许世友凭借这股劲,打动了所有人。
02、勤学苦练
其实,少林寺规矩森严,没有方丈的允许,一般的和尚是不能学武的。
为此,许世友私下练武,可没少受罚。
但是不管怎么罚,许世友都没有放弃。
终于,许世友的诚心打动了少林寺,执寺武僧林子金见许世友天赋异禀,又勤奋好学,于是就收许世友为关门弟子,亲自教许世友练武。
许世友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会,更加勤奋刻苦的和林子金学武。
师徒两人几乎是形影不离,情同手足,结下了很深厚的感情。
在林子金大师的教导和许世友苦心钻研下,8年时间,许世友就练就了一身好功夫,成为一个身怀绝技的武术高手。
日后,许世友曾这样回忆道:
“在少林寺,学点真功夫,要肯吃苦。什么叫三年‘贴壁’?墙壁上钉几根半截头的木桩,晚上就睡在上边,只能侧着身子,贴紧墙壁,全身绷得紧紧的,身子一软就会掉下来。这是练轻功。白天还要腿上绑沙袋,干活也好,练武也好,都不许摘下来。轻功练成了,飞檐走壁。丈把高的房子,我纵身跳上去,不作兴踩碎一片瓦。什么叫三年‘吊臂’,晚上找个地方,不管门框、屋梁,双臂吊在上头过夜。白天再练打沙袋。这是练臂力。还有铁砂掌,怎么练?头一年,五个指头伸直,练习插*豆,两只手轮番插。练到什么程度?一桶*豆,一手插到底;第二年,插一桶小米;第三年,插一桶沙子。铁砂掌练成了,可厉害呐。抓人一把肉,叉人五个洞。”
而许世友的女儿说起父亲这段往事,可多了更多的艰辛与不易。
许世友女儿是这么说的:
“父亲入寺后,先从杂役开始......两年之后,僧师们才终于同意让父亲开始练功”“在少林寺,每天凌晨4点,父亲就会被师父拎起来,在冰冷的石地上练倒立……练罢倒立,又练三年的贴壁、三年的吊臂”“到了练铁砂掌的时候了,头一年......第二年......第三年......三年下来,父亲双手十指不知磨掉多少皮肉、流过多少血,肿了消退,消退后再肿,双手坚韧厚实,真的能够‘抓人一把肉,叉人五个血窟窿’。”
许世友的勤学苦练没有白费,经过多年的打磨,他的武功突飞猛进。
碗口粗的杉树,他一口气能推倒数棵;
斤的大石块,他能一口气垒三块;
5个手指运气如钢,往人身上一捅,对面那人身上多五个血洞,就得躺下!
他躺在地上,让五个壮汉死死摁住他的脑袋和四肢,他猛地一发力,一个鲤鱼打挺,五个壮汉不仅摁不住,而且身子都站不直!
许世友打拳用以前小说中的话来形容,就是等闲之辈近不得身,真乃万人敌也!
听起来,好像挺玄幻,食堂都跟说书的一样了。
关于许世友武功有多高,还得当事人来评价。
许世友曾这样评价自己的武功:
“这些年中,我学会了十八般兵器,也学过飞檐走壁,我下了苦功夫。这对自己觉得了不起,称得起英雄好汉,将来要打尽人间不平事。”
许世友这话既有谦虚,也颇有一分自豪,可以肯定的是他的身手肯定了得,至于有多厉害,还要看别人评价。
在开国将*中,还有一个出身少林,他就是开国中将钱均。
03、名家点评
钱均,原名钱运彬,年5月2日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土楼乡钱家湾村,比许世友大一岁。
不过,他是在13岁的时候入少林寺攻习武功。
红*时期,钱均曾担任过红四方面*第4*司令部侦察科科长,身手着实了得。
钱钧就一直推崇许世友的武功,他说:
“我在少林寺,练的朱砂掌和大洪掌。许司令武功比我高。他会气功,内外双修,能猛退几步,用背脊吸在墙壁上,不掉下来。”
“许将*在少林寺出家当和尚,那是真的出家,习武的机会比我多的多了,我只是个打杂役的,干杂活的,练功的时间没有许将*多,所以跟许将*打起来,我是打不过许将*的。”
后来,他又对许世友女儿说:
“你爸爸不但武功高强,还会气功,倒退几步,身体一弹,就能用背脊吸在墙壁上,整个人不掉下来。”
而且,钱钧还透露了一个细节,他说:
“许司令,那武功好着呢,他是靠自己本事打出少林寺的。而我武功太差了,打了几次都没打出去,只好从后山小道溜出去,后来参加了红*。”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许世友的师父林子金因病去世了,许世友伤心不已,安葬了师父。
就在这时,他听说自己的母亲病重,许世友是个孝子,和母亲感情很深,他在少林寺学武八年,从来都没有见过母亲一面。
于是思母心切的许世友找到了住持妙兴禅师,想回家探母。
这事怎么说呢,许世友现在可是“永祥”和尚,他是真出家,出家人六根清净,怎么还能惦记凡尘俗世?
再说,和尚回家探母,少林寺尚无先例,今天要是让许世友走了,其他人还怎么管。
于是,妙兴禅师断然拒绝。许世友不肯放弃,再三恳求。
终于,妙兴禅师怒了,对许世友说,你想回家可以,那就打出少林吧,你要有这个本事,你就走,我不拦着。
其实,妙兴禅师也看出许世友是不肯安心当和尚了,但少林的规矩不能坏。
许世友没有二话,当场答应了下来。打就打吧,我为回乡探母,死而无憾。
当时,少林寺有四门,一门有10个僧守卫,二门20个僧守卫,三门40个,四门80个,加起来足足一百多个个。
面对众多师兄的棍棒,许世友一咬牙,一跺脚,不顾身遭棍棒,算是拼了半条命。
结果,许世友不顾身遭棍棒,死里逃生打出了少林寺。
临走前,妙兴老禅师还送了20块大洋给许世友作为盘缠。
许世友打拳这就是钱均将*所说,许世友打出少林。这个故事,出自《钱均回忆录》想来不会作假。
最终,许世友如愿见到了母亲,从此他再也没有回少林当和尚,世间少了一个“永祥”和尚,多了一个许将*。
04、无双勇将
许世友离开少林寺后,到入吴佩孚部队当兵,最高担任过湖北省防*独立第一师一团六连连长。
大革命时期,许世友参加农民革命运动,担任泗店区六乡农民自卫队队长。
年8月,许世友到武汉参加国民革命*,任第一师一团连长,9月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
年8月,大革命失败后,许世友却毅然决然,冒着生命危险,光荣入*。
11月,许世友参加了著名的*麻起义,开始了在人民*队的漫长革命生涯。
年7月,*麻起义部队工农革命*第七*改编为红*第十一*三十一师(吴光浩任*长兼师长,戴克敏任*代表,曹学楷任参谋长,陈定侯任*治部主任),许世友历任班长、排长、营长、红四方面*第四*第十二师三十四团团长。
年,许世友率部随红四方面*转战川陕,投入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年7月,许世友任红九*副*长兼二十五师师长,后任红四*副*长、*长,红四方面*骑兵司令员。
先后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创建和川陕苏区的历次反“围剿”斗争和长征。
在此期间,他曾七次参加敢死队,再次担任敢死队队长,四次负伤,表现了为革命奋不顾身的英勇精神,更创下了*长当敢死队的记录。
显然,这没有武术底子是不行的。
年8月下旬,红*右路*长征北上走出草地时,国民**胡宗南部第四十九师在甘南包座“堵剿”,他奉命率红四方面*第四*,和红三十*一道,与敌鏖战两天两夜,将该敌全歼,打开了向甘南进*的门户。
抗战爆发后,年10月,许世友担任八路*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副旅长;
年9月,许世友调任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
年2月,许世友任山东纵队参谋长;
同年10月起,许世友任胶东*区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许世友历任华东野战*第九纵队司令员,东线兵团(即山东兵团)司令员,山东*区副司令员。
新中国成立后,许世友任山东*区司令员。
抗美援朝期间,许世友曾赴朝参战,任 第三兵团司令员。
年2月,许世友任华东*区第二副司令员,10月任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
年3月任南京*区司令员。在开国授勋仪式上。许世友被授予上将*衔。
在许世友波澜壮阔的*事生涯中,他以作战勇猛而闻名,是*中无双猛将!
他常说:
“人死如吹灯,杀头不过碗大的疤。”
许世友7次负伤,每次都是自己硬用指头把伤口里的子弹抠出来,糊点南瓜瓤了事。
古之猛将,也不过如此。
许世友视察部队05、宝刀未老
新中国成立后,许世友没有放下自己一身功夫,每天早晨像蝉一般趴在十几米高的大松树上练习臂力,待秘书前来汇报工作,才一跃而下。
有次,许世友在南京*区大礼堂开会,会议休息时,大家要求司令员“露一手”。
战争年代,在部队休整的时候,许世友为了给战士们鼓劲,就经常表演手挥板凳而泼水不进,以及轻松托举数百斤重石碾子的功夫,震住了很多人。
想不到现在还有人叫他表演,许世友性格豪爽,兴致浓浓的他,随即吩咐秘书把灯关掉,大家暂时坐在座位上不要动。
几分钟后灯光重新亮起来,与会人员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的许司令不见了!
一番仔细寻找后才看到,原来许世友像壁虎一样,正紧贴在会议幕布背后的墙壁上!
这就是少林绝技——贴壁!在场所有人,叹为观止,惊为天人!
许世友单臂举铁锁还有一次,许世友视察东海舰队,他竟然将60多斤重的铁锁高高举过头顶,而且是单臂直举,旁边的战士们都惊呆了。
许世友气定神闲,风趣地说道:
“水兵能举,老将也能举。”
不仅如此,许世友还能轻轻松松地将二百多斤重的小麦抱起来过磅。
许世友抱小麦要知道,此时他已经60多岁,宝刀未老,不外如是。
有意思的是,许世友在晚年时,还被推举为中国武术协会名誉主席。
而且他也很喜欢看功夫电影,他曾对李小龙、*和李连杰这三位功夫巨星,从实战角度做过精要点评。
评价李小龙时,许世友说,
“他有股子狠劲,可他乱叫我不喜欢。”。
这是因为许世友觉得乱叫不利于对敌(其实李小龙大喊大叫是电影需要)。
评价*时,许世友说:
“别看他尽是杂耍,还是有点功夫的”。
三位巨星,许世友最关爱的是李连杰,年,许世友就听说了李连杰的名字。
《少林寺》李连杰剧照当时,李连杰刚12岁,获得了全国运动会的武术全能冠*,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许世友还专门看了他的表演,对他赞不绝口,
他说:
“这个小青年,我在70年代就看过他表演武术,那时还是个孩子。现在看来,基本功还是很扎实的。”
结语、
关于许世友武功高强的各种记载、民间传说,数不胜数。在这些故事中。许世友能够像武侠剧中人物一样飞檐走壁、闯出少林寺十八铜人阵。
虽然很多故事出自民间的演绎和想象,只是“人们美好的愿望”和善意的期待,这部分内容里的确存在夸大或虚构的成分。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许世友确实是一个武功高手,实战能力很强。
许世友开会或许正是这过人的武功,造就了一位与众不同的传奇将*!
年10月22日16时57分,许世友因病逝世,享年79岁。
英雄远去,传说永存!致敬英雄,致敬许世友将*!
参考资料:《我在红*十年》、《我在山东十六年》、《百战将星-许世友》、《钱钧回忆录》、《父亲—还原真实的开国上将许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