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佳节
品读·元宵节
新年过后,元宵节又是一个高潮。我们老家在福州市南后街,那条街从来就是灯市。灯节之前,就已是“花市灯如昼”了,灯月交辉,街上的人流彻夜不绝。
福州的风俗,元宵节小孩子玩的灯,都是外婆家送的。福州方言,“灯”与“丁”同音,“添丁”是句吉利话。因此,外婆家送给我们姐弟四人的是五盏灯!
我的弟弟们比我小得多,他们还不大会玩,我这时就占了便宜,墙上挂的是“三英战吕布”的走马灯,一手提着一盏眼睛能动的金鱼灯,一手拉着会在地上走的兔儿灯,觉得自己神气得很。
但最好玩的还是跟着哥哥姐姐们到大门口去看灯。有许多亲友到我家街上来看灯的,我们都高兴地点起用篾片编成的火把,把他们送走。
节选自冰心《漫谈过年》
正月十五元宵节看灯,老北京人一般叫做“逛灯市”,或者叫做“闹花灯”,也有叫做“踏灯节”的,民国竹枝词里就有“银烛影中明月下,相逢俱是踏灯人”。无论是一个“逛”字,还是一个“闹”字,或“踏”字,都体现了那时灯节的张扬劲头儿。我以为,只有立春被称之为“咬春”“打春”“踏春”,才能够与之对仗和比拟。那劲头儿,就类似西方的狂欢吧?都是迎接春天到来的心情的一种宣泄吧?
我佩服中国人的智慧,简单的一盏盏灯,在我们的手里,可以变化万千,展现着丰富无穷的想象。《京都风物志》中,曾经有过这样对元宵灯的记载:“其灯有大小、高矮、长短、方圆等式,有纱纸、琉璃、羊角、西洋之别,其绘人物,则列国、三国、西游、封神、水浒、志异等图,花卉则兰菊、玫瑰、萱、竹、牡丹,禽兽则鸾凤、龙、虎以至马牛猫犬与鱼虾虫蚁等图,无不颜色鲜美,妙态纯真,品目殊多。”在这里,人们已是看灯不是灯,有着更多象征的意义和美好祈愿在灯里面了。缤纷的灯光幻影里,有中国传统的文化,包括审美、性情、志趣、祈愿与民俗诸多方面,众多的灯汇聚一起,就是一个小百科全书呢。
节选自肖复兴《元宵节的灯是小百科全书》
元宵节的夜晚,天气非常好。天空中有几颗发亮的星,寥寥几片白云,一轮满月像玉盘一样嵌在蓝色天幕里。
这天晚上大家照例敬神,很快地行完了礼。觉英带了觉群到街上去看人烧龙灯。瑞珏和淑英姊妹们想到琴第二天就要回家去,都有一种惜别的心情,虽然两家相隔不远,但是她们少有机会跟琴在一起玩几个整天。而且元宵节一过,新年佳节就完了,各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再不能够像在新年里那样痛快地游玩了。
节选自巴金《家》
诗话·元宵节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译文: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洒落一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鱼龙灯飞舞,一夜笑语喧哗。美人头上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暗香一抹令人沉醉。我千百次地寻觅她,猛然一回头,她却就在那里,在那灯火零落之处。
元宵
明·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
译文:这样的夜,如果只有灿烂的灯,缺少皎洁的月,无以尽兴;这样的夜,如果只有皎洁的月,没有灿烂的灯,无以为春。春天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人间,美人如花似玉;彩灯带着欢欣的笑意燃烧月下,月亮如水似银。村中的女子穿戴一新结伴出游,歌声嘹亮,笙管悠扬,那是小伙在赛社神。如果不尽兴游玩、开怀大笑,怎么对得起这样的吉日良辰?
天上一轮满,人间万里明
那长明的灯火
点亮着生命的希望
那空中的圆月
见证着这片土地的传奇
这个元宵夜
惟愿
灯火可亲,家人可爱,来日可期
汤圆黏人团圆快快来三连!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